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金朝造纸生产,主要是制造麻纸和桑皮纸。例如在熙宗时的征税项目中,就有桑皮纸钱。金代还在北方重视竹木种植,并设有司竹监。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南部)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之一,造纸业和印刷业都相当发达,稷山的竹纸和平阳(今临汾)的麻纸都非常著名。为数达5000卷的《赵城金藏》,就有用平阳白麻纸刊印的,刻工精良,纸质纯厚、洁白,表面平滑。除佛经外,金刻本医书、字典、诗词、戏本,都名著一时。
山西南部受战争影响较小,因此造纸与印刷业得以蓬勃发展。平阳(今山西临汾)的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当地的造纸、造墨以及丰富的枣木、梨木资源密切相关。在平阳设有专门的出版机构,管理着民营书坊和书铺。金代钞书与刻书之风盛行,有记载称:“其所著诗文,争相抄写,求得镌印”。北京图书馆西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金刻平水版《刘知远诸宫调》,就是用平阳白麻纸印的,帘纹较粗,每厘米内有五根帘纹。这种平阳白麻纸可能也不是用竹帘抄造,而是用北方特产芨芨草,或者是萱草杆制成的纸帘抄造的。金刻本被版本学家评定为善本。但金刻本之所以能问世,有赖于本地区纸工所造出来的良纸。有的金代纸,正如金刻本一样,在质量上可与宋代的产品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