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水城出土的大量西夏文书和刊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夏人多使用自己所造的纸。著名的西夏惠宗天赐国庆年间的《瓜州审判记录》文书的纸,就是西夏自造纸的典型代表。据专家鉴定,该文书用纸原料是木本韧皮纤维,粗帘纹,纸较薄,透眼较多。纸品种类繁多,质量各异。从厚而紧密、光滑的胶合纸,到薄而透明、类似现代烟卷纸的纸张,颜色多为灰色,深浅程度不等,从雾白色到近乎褐色皆有。其中,薄而透明的纸被视为上等纸,如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医方即是用上等白麻纸书写。
西夏纸造纸原料为树皮和麻类纤维,造纸方法采用原料沤煮、舂捣打浆、匀浆处理、纸药配浆、竹帘抄纸、火墙烘干等。这些都是当时中原地区造纸所采用的先进技术,说明西夏造纸技术是比较进步的,西夏的造纸业是比较发达的。在西夏汉文《杂字》“诸匠部”中有“纸匠”这一名称,而“器用物部”对纸的品种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描述:“表纸、大纸、小纸、三抄、连抄、小抄、纸马、折四、折五、金纸、银纸、腊纸、京纸”等,这些名称,或为纸之规格,或述纸之性质,或表纸之产地。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说明了西夏可以自已造纸,而且反映了西夏造纸的情况,及西夏纸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