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纸质档案修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时间:2021-06-30 10:12:00 来源:于成志《谨防纸质档案修复中的“保护性破坏”》

一、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使操作过程规范化

我国传统修裱工艺是随纸质档案、图书、字画而产生的,至今拥有15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这些工艺能使档案、图书、字画得以延年益寿,是一种经受了时间考验和实践经验的修复方法。

但这些传统手工修裱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修复效率低,且操作随意性大,不可控。档案修复工作既有原则,也有明确的法规与规则,以及操作性很强的细则、条例和技术规范。但目前来说,在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尽完善,尚未有一套在档案修复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现有法规的执行力度也够理想等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加强,使档案的修裱工作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要根据原件性质制定修复方案及与之相适应的补救应急措施

根据档案的受损情况确定对档案修复方案。到底是采用修补的方法还是采用托裱的方法,要做到量身打造,量体裁衣,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在修复技术的运用中要注意,能修补者勿托裱,能干裱者勿湿裱,能采用物理方法处理的不采用化学方法处理。由于档案制成材料成份复杂,性能不同,因此损坏情况也不相同。

因此,使用的修复方法一定要经过试验,确有把握,保证修复方案的切实可行。同时,修复工作要有一定的补救措施,即档案修裱的可逆性。在弊端和隐患出现时,能保证恢复到修裱以前的状态,以便在将来有更好的修复技术出现时,可以消除目前的修复状态,恢复原状,改用更先进的技术。

三、对档案修裱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

明代修裱大师周嘉胄在其《装潢志》中提到“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他指出“古籍重装如延医”,如果“装潢非人,随手损弃,良工痛惋”。古人对人与修裱的关系做出了精辟的概括,认为对古迹进行重新装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档案的修裱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经过严格的训练是掌握不了的。档案修裱工作者担负着修复破损档案的重要任务,工作上的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档案修裱工作者不仅要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还应当有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政治责任心,粗枝大叶,怕麻烦的人是不宜从事这项工作的。

《装潢志》明代 周嘉胄 著,尚莲霞 编著

四、修复工作务必一次成功

对档案修复是一种破坏档案原貌的条件下进行的保护,每一次的修复都会对档案原件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这种“副作用”的存在影响了档案修复工作的效果。如果我们在实际的修复工作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对某一件档案原件在短时间内反复的补缀或托裱,不仅会导致破损档案残片的位移或丢失,还会使档案载体强度下降,使修复中产生的“副作用”得到积累。这种造成新的破坏的多次重复修复,必然会加剧对档案原貌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修复次数,减小修复力度。

五、在修复档案的出、入库过程中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处理

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季节里,库房内外的温湿度差距较小,但是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日,库房内外的温湿度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将要修复的纸质档案转移到操作间,必然会使档案经历较大的温湿度变化。因此,在要修复的档案出入库以前,应该对它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在出库和入库前设立一个缓冲间,以避免这种由于温湿度的剧烈变化而引起的损害。

同样,修裱以后的档案由于浆糊和潮湿的因素,使霉菌繁殖的机会增加。因此,对于修复后的档案在重新进入库房前,需要先对其进行干燥和杀菌消毒处理,以避免给库房带来新的污染源。

六、修裱过程中的湿湿度控制和防霉措施

对修裱档案来讲,气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人们谈到最佳装裱时机时,往往提到唐代张彦远“秋为上时,春为中时,夏为下时,暑湿之时不可用。”明代周嘉胄有“天凉天气未寒时,是最善候也”的论述。他们讲的时间实际上是指阴历十月前后。此时秋高气爽,温湿度相对稳定,裱件上墙干得透,下墙亦不会遇到异常反应。其实,气候因素归根到底就是温湿度的因素。实践证明,在相对湿度55%~65%的环境中进行修裱,最有利于裱件的平整。修裱所用的纸张与绢或绫,都是有机纤维制品,具有很大的吸湿性。当相对湿度高于65%,受纤维膨胀的影响,裱件则松鼓。当相对湿度低于50%,受纤维收缩的影响,裱件则卷曲。修裱室的环境必须严格控制温湿度,特别是裱件经托裱在干燥过程中,更要注意修裱室温湿度的调节,以防止不合适的温室度导致霉菌的生长或对裱件的破坏。

七、修复中所用材料应该符合要求

修裱用材是修裱工作的物质基础,选择良好的材料是成保证修裱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档案修裱的质量及档案安全,工作室、工作台、修裱工具、晾干设备、修裱材料等方面都应该符合一定的要求,以避免对档案原件造成二次污染或二次破坏。

首先,对修裱用纸的选择。修裱用纸应该选用化学杂质少、薄而柔软并有一定强度,纸色较白且有较高透明度的优质纸。尽量使用有较强的吸收性能(其对水的吸收性能要尽可能的与档案纸张对水的吸收性能相近),并且与原件质地、平度、薄厚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保持载体的一致性。以避免在托裱晾干的过程中,由于补纸与原件纸质厚薄差异或伸张幅度的不同而产生应力,导致修复后的裱件翘曲变形,整体强度变弱,造成再次破损。

其次,修裱用粘结剂的配置。目前,我们一般都是使用淀粉浆作为档案修裱中的粘合剂。淀粉浆作为粘结用剂有许多独到的优点,但是也应该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唐代张彦远提出“凡煮糊,必去筋”。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选择浆糊的浓度范围要依据粘合对象的性质而定,如吸水性能、厚度等因素。同时,修裱托裱粘合剂的用量和浓度应该控制在最低限度,以保证裱件的平整柔软轻薄。

最后,要注意修补过程中所用的水。在档案修复过程中,水的使用贯穿于纸张的始终。修复过程中应该使用蒸馏水,因为在自来水中都含有一定的余氯量;氯气的存在是有害的,会导致纸张的各种物理性能降低。

来源:于成志《谨防纸质档案修复中的“保护性破坏”》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酸对文献的损毁机理
下一篇:对民国报纸酸度情况调查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