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书写工具,其发展历史悠久。大部分人都知道东汉的“蔡伦造纸”,却不知,早在西汉时期,古纸就已经存在了。20世纪以来,考古工作的不断发掘,许多西汉时期的古纸相继被发现...
1973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部五里牌的马王堆三号汉墓,迎来了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此次发掘中,出土了大批珍贵的西汉帛书,总数超过10万字,涵盖50余种文献。
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和两卷医简,均出自三号墓东边箱的长方形漆盒中。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经整理,知共有28件,12余万字。其中除《周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此外还有两幅古地图。其中《易》与《老子》都与今本有较大的区别,被认为是这些书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
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而《后汉书·蔡伦传》也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纸张已获发明,此处所指的纸即为“缣帛纸”。
【参考文献资料】
1、《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2006年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王菊华
2、《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马智全
3、傅举有、陈松长编.马王堆汉墓文物[M].湖南:湖南出版社,1992.1.
4、熊传薪. 长沙马王堆汉墓[J]. 中国地名,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