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从考古发掘看西汉时期“纸”的发展(下)

时间:2024-06-03 10:04:32 来源:锐立文保

除了缣帛纸外,西汉时期还出现了丝絮纸。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一叠古麻纸(共八十八张),年代处在约公元前118年左右,这些古纸,纸呈浅黄色,尺寸等最大的十厘米见方,最小的长四厘米,宽三厘米,系以单一的大麻韧皮纤维为原料制成。这些古麻纸,即丝絮纸,古人称之“赫蹄”。此纸与古埃及的落草纸、古墨西桑的阿玛特纸前称为世界三大古纸。

汉灞桥残纸-陕西历史博物馆

从文献记载来看,到西汉前期,丝织业在社会经济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人们通常使用质量较好的蚕茧来缫丝织绸,而用品质稍差的蚕茧制作丝绵。中国古代制作丝绵的大致工艺:先把次等蚕茧煮烂、脱除胶质、洗干净;再放在浸水的篾席上,反复捶打捣碎蚕衣,蚕丝散开连成片,这就是丝绵,这种工艺叫“漂絮法”。在每次漂絮后,总有一些残絮留在篾席上,晒干就成为一层残絮交织的薄片,这就是最初的“丝絮纸”了,它作为下脚料数量少、成本高、质量也不理想,但正是它启发了中国人造纸的思路! 

西汉帛书《老子》甲本

由此看来,西汉时期的缣帛纸和丝絮纸都是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重要发明。同时,因西汉时期出土的“纸”越来越多,蔡伦到底是不是纸的发明者也是争议不断。历史学家陈登原在评论宋明学者否定蔡伦首创之说时称:“汉人之所谓纸,尚含二义:曰古纸,丝絮所成;曰今纸,纤维所造。蔡伦所创,自系属于后者。” 以上辨正十分清楚:只要把不同含义的纸,即缣帛纸、丝絮纸、蔡侯纸的本质区分开来,就不会把蔡伦前古籍上出现的纸字,等同于蔡侯纸。

【参考文献资料】

1、《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2006年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王菊华

2、《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马智全

3、《中国秦汉时期书写材料的研究》王松¹ 王羽佳² 杜素珍³

4、王菊华、李玉华,考古新发现不能否定蔡伦造纸,《光明日报》,1979年11月6日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呵护古董字画藏品,从脱酸保护开始!
下一篇:从考古发掘看西汉时期“纸”的发展(上)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