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对民国报纸酸度情况调查

时间:2021-06-29 09:25:00 来源:邵金耀、冯庆《民国报纸酸度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出民国报纸各时期酸度变化情况,我们将其数据绘制成变化曲线(见下图)。

1927-1949年《大公报》和《中央日报》pH平均值逐年变化图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两个报纸的pH值在抗战期间和抗战前、后有明显的不同。抗战前、后纸张的pH值较低,一般在3.7~4.7之间,曲线变化比较平稳,反映出这时期报纸所用的纸张比较单一。

据资料介绍(民国报纸酸度分布呈双峰型,一个峰值区在3.8~4.8之间;另一个在5.8~7.4之间),抗战前、后的新闻纸以进口为主,进口新闻纸的主要原料是机械磨木桨,造纸过程中考虑到印刷特性和视觉效果,一般都要加入松香胶、硫酸铝以及增白剂等酸性辅料或添加剂,所以纸张的pH值低,酸度高。

到了抗战时间,报纸的pH值突然大幅度提高,pH值在5.8~7.1之间,大大高出抗战前与抗战后的水平,且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这说明报纸用纸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我们实际检测中发现,抗战期间报纸的纸质和抗战前、后明显不同,这个时期的以褐色、灰色机制纸和绿、紫、红等各色手工纸为主,这和当时的历史情况密切相关。

战争时间许多物资进口渠道中断,战前使用的进口新闻纸也完成中断,为了满足报纸印刷的需要,一些造纸厂开始以废纸、稻草为主,生产印刷报纸用的机制纸(当时的名称为褐色报纸、本色报纸和灰色报纸)。用国产机制纸印报纸,主要出现的抗战初期(1939年以前)。由于当时恢复生产的造纸厂设备简陋,造纸添加剂(如松香胶、硫酸铝等)严重短缺,因此,生产出来的纸质量较差,但从另一方面看,因为造纸过程中没有使用添加剂,这类纸的酸度并不大,从这一点来说,这种纸比进口新闻纸更具耐久性。

到了抗战中、后期,因国产机制纸也已远远不能满足报纸印刷的需求,手工纸开始替代机制纸,作为报纸用纸的主要来源,尤其是1941年至1942年,以手工纸印制的《大公报》和《中央日报》占到9成以上(见下表)。由于手工纸在制浆过程中大多添加碱性溶液,如生石灰、纯碱等,又不施胶,所以酸度小,相当多的手工纸呈中性或弱碱性。

《大公报》和《中央日报》用纸组成百分比对照表

来源:邵金耀、冯庆《民国报纸酸度调查与分析》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纸质档案修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对民国报纸酸化老化速度的分析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