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损档案的修复过程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档案砖”的修复。由于此类档案均为“折子档”,且多是因为遇水受潮后未及时处理,而又长期摞压在一起自行风干,从而使纸张之间相互粘连,纸质严重受损,变得腐烂糟朽,以致无法开发利用,亦使得大量信息不见天日。
由于“档案砖”受损情况复杂,所以采取修复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对“档案砖”进行揭启;二是对揭启下来的档案进行托裱加固。
有些“档案砖”因受水情况不很严重,纸张之间还有缝隙,且纸质拉力尚存,此类档案可采用“干揭”的方法。首先用羊毛排笔初步清除“档案砖”外层的尘土,然后将其摆放在宣纸上,并用针锥挑开“档案砖”的一角,将竹启子轻轻插入,慢慢捅揭,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处理。当竹启子遇到质地较厚硬的地方,应先喷洒少许清水,令其潮湿,然后再慢慢进行揭启。对揭开的档案,每揭开一折都要随之将其全面展开,并摆放在平整、干净的宣纸上,同时按照先后顺序,将档案重新编号,以防日后整理出现差错。另外对揭下来的档案残片应明确其原有位置,并有所记录,以便日后修复时使其复位。
揭启此类“档案砖”时,应注意在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并关闭门窗以防风吹,同时操作者也应戴上口罩,以免因呼吸而吹散档案残片。
有一些档案成砖糟朽程度较为严重,不宜立即揭启,此类“档案砖”可采取“湿揭”的方法,具体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其一,喷水回潮。即用喷壶在“档案砖”上喷洒清水,让雾状水珠均匀地散落在档案上,并待水分渗透之后,再轻轻揭启。其二,覆盖回潮。即用热毛巾覆盖在“档案砖”上,并定时更换,以保持热度,待“档案砖”软化后再轻轻揭启。其三,气蒸回潮。即用吸水较好的高丽纸或纱布将“档案砖”包好后,放到笼屉上气蒸,气蒸时间可根据“档案砖”薄厚具体制定(一般不少于20分钟)。这样既可以起软化作用,又可以借助蒸气的渗透力分离纸张,以便于揭启。
内容摘自:黄海,辽宁省档案馆,《“档案砖”的修复方法》;刊发在兰台世界,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