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古籍修复可遵循哪些修复原则?

时间:2021-05-25 09:02:00 来源:锐立文保

业内人士都知道,古籍修复的基本修复原则是“整旧如旧”,但对经验不同的古籍修复师就存在差异。下面,由锐立文保小编整理带来:古籍修复可遵循的修复原则。

一、古籍修复的安全性原则

古籍修复的目的在于保存和展示古籍文献内容与历史价值,所以在古籍修复中,首先保证古籍的安全性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安全性以体现以下面几个方面:

1、修复环境的安全性

按照相关规定,修复环境需要具备防火、防盗的安防设施,在修复环境中安装红外传感器、烟感器等设备来作为保障。

2、修复措施的安全性

在古籍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修复技术或方法要在能保证古籍的绝对安全前提下方可采用。以此来保证古籍不会在修复过程中受到不可逆转的二次破坏。

3、使用材料的安全性

古籍纸张因为造纸工艺因素,最易受到酸化危害,而使用材料的安全,则是要求不会对古籍造成不利或有害的成分。例如,极易酸化、劣化的木浆纸,以及明矾的使用等。

4、书载内容的安全性

不可采用可能会对书载内容(如文字墨迹、颜料色彩等)造成破坏的修复手段。

二、真实性原则

旨在保护古籍文献的真实性,切实保护古籍所有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大家常说的“整旧如旧”这一古籍修复基本原则其实也正是为了保持古籍信息的真实性。而内业对“整旧如旧”的理解过于宽泛,为此,我们找到了杜伟生(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中国非物质化遗产传承人)在国家图书馆学刊中发表过的《文献保护 古籍修复原则》一文,文中对古籍修复的“整旧如旧”这一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内容概括如下:

杜伟生-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中国非物质化遗产传承人

1、内容的真实性

古籍所记载的文献内容是通过文字与图像来进行表述,所以在古籍修复工作中要注意保留文字信息的完整性,就是在维护文献内容的真实性。包括以下4点:文字、图像数量的真实;文字、图像位置的真实;文字、图像现状的真实;残缺部位的真实。

2、文献形态的真实性

文献形态的信息,是通过文献装帧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古籍修复后,不改变原始纸张的规格、特征及装帧形式等。

3、最少干预原则

古籍修复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论是抢救性修复,还是保护性修复,或预防性修复均是如此,在修复面积上尽量是小范围,添加修复材料上尽量的少。特别是要避免过度修复,或妄自补充缺失内容。

4、可逆性原则

体现在技术措施可逆性、修复材料可逆性,在选用新技术、新材料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反复实验它能否做到修复后的可逆性。

5、可识别性原则

古籍修复前的拍照留档是十分有必要的,便于为后期作参考与对比。在修复材料选用上,要选择与古籍颜色协调的材料,但要做到“可识别性”,协调的同时也是需要有所区别的,以能够让人快速、准确的养料修复的位置、面积等信息。

6、适宜性原则

这一点主要是对古籍修复师的要求,体现在专业技术、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三方面。只有满足这三点的人,才适宜于古籍修复这一工作。

7、相似性原则

体现在修复材料、粘合剂、修复手法等方面的相似性上。

8、规范性原则

体现在交接制度、档案数据规范、保管措施规范、技术与质量验收规范等方面。

古籍修复,其目的在于延长古籍使用及保存寿命,同时也便于我们更好的研究与利用。各时期古籍修复情况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对破损状况进行区别对待,且在修复过程中贯彻上述古籍修复原则,对日后古籍修复的开展更加得心应手。

内容参考:杜伟生《古籍修复原则》

上一篇:对纸质档案修复质量评估的意义何在?
下一篇:防治纸张酸化变脆的有效方法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