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名人手稿?”。名人手稿,是指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哲学家等社会名人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形诸笔墨的真实记录,这些内容珍贵无比,具有非常高的利用和收藏价值,是我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因为那些年代对内容记录以纸墨为主,而纸墨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下面就来说说名人手稿受到损坏的三大因素:
一、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是不适宜的温湿度,此外还有光线、灰尘、翻阅摩擦等不适宜的温湿度会加速手稿纸张的老化、字迹褪色扩散、虫霉滋生。研究证明:温度每升高10°C,文献纸张的寿命就会降低3-5倍;温度高千22°C,湿度高于70%,适于虫霉的生长,一些不耐久字迹开始加速褪色和扩散;湿度高于70%或低千40%,文献纸张的强度都会明显降低。而温湿度忽高忽低,对手搞文献的危害更大,会导致手稿纸张变形、强度降低、字迹扩散。光线,特别是紫外线会导致手稿文献纸张脆化、变色,字迹褪色。手稿文献的翻阅、运输摩擦是导致铅笔字迹褪色的主要原因。
二、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是指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对手稿文献的破坏。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氯化氢、氧气等,这些化学物质会促进手稿文献纸张、字迹材料水解和氧化反应。纸张纤维素经水解后,分子链发生断裂,聚合度降低,生成水解纤维素,导致文献纸张发黄变脆,当纤维素聚合度降至200以下时,手稿文献纸张就会严重脆化,完全水解即生成葡萄糖,文献纸张也随之成为粉末而失去收藏和使用价值。纸张纤维素经氧化后,生成氧化纤维素,手稿文献纸张也会变黄发脆,字迹材料经水解和氧化后,则会褪色和扩散。
三、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虫霉对手稿的破坏。我国大多地区处于温带、亚热带的湿润、亚湿润气候区,因此图书馆虫霉的分布和危害都相当普遍。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文献害虫有60余种,霉菌有70余种。文献的虫霉危害从古至今一直是文献保护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献生虫生霉后,轻则使文献纸张蛀孔累累、缺角少叶,霉迹斑斑,字迹模糊;重则会导致蛀蚀一空、腐烂变质。
内容来源:李景仁、周崇润(国家图书馆)《谈谈名人手稿的保护》,该文刊登于2003年第6期的《图书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