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中国纸文化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2-12-12 10:41:48 来源:张龙丹《试谈古纸的鉴别》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所做的重大贡献之一。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文房四宝这种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之一,纸的文化源远流长。

纸的发展

在我国西汉时代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在陕西西安的一座西汉墓中了被称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应不晚于汉武帝时代)。此种纸的厚薄和纤维不均匀,因此被称为麻纸。

东汉时,麻纸质量有了提高。和帝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制出了“蔡侯纸”,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魏晋以后,造纸原料增多。南朝安徽黟县、歙县等地出产一种银光纸,纸质光润,洁白如雪,实为宣纸的鼻祖。当时梁武帝有泳纸诗云:“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可见当时造纸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隋唐时期由于造纸术达到全盛,大多数纸的品种和样式在此时已基本形成的。如宣州的宣纸,江西临川的薄滑纸,扬州的六合笺,广州的竹笺等。其中宣纸的纤维组织紧密、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深受古代文人雅士的喜爱,被称为“纸中之王”,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我国书画纸的主体。染色纸在隋代出现,并在唐纸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硬黄纸(防蛀、防水、防霉烂,最易于写经)、笺纸(有深红、粉红、明黄等多种颜色)等。另外,中唐以后出现了采笺纸,如产于蜀郡益州(今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的“薛涛笺”,也在我国纸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蔡伦造纸

宋代,竹、楮皮取代麻成为主要的造纸原料,并开始使用木棉。纸的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出现用蜡、糨、胶、矾等辅料和颜色,以及金银等进行加工,使纸更光润、平滑、美观。较著名的有谢公笺(染色纸,因是宋初谢景初创制,故名)、高丽纸(高丽国贡纸)、玉版纸(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等。

明清时期,造纸业继续发展,笺纸、宣纸等的制作更加精细,纸的使用也更为普遍,如明代的“宜德贡笺”。加工技术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发明并使用了饾板、拱花的繁复的印刷方法,制造了各样的笺纸。明清之后,各种仿制纸出现,以康熙、乾隆年间的仿制纸最为精细,如乾隆时期仿元代的“明仁殿纸”(此纸为内府库藏品)。到了清代,宣纸样式更多,还有不少的特制纸,如砑花纸、河南禹县的布纸等。

乾隆时期仿元代的“明仁殿纸”

内容摘自:张龙丹/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试谈古纸的鉴别》片段,刊发在《文学界》 - 2011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什么是干法造纸?其由来是啥?
下一篇:纸张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