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机制纸革命文物的损害因素

时间:2023-05-15 09:38:04 来源:王晓农《纸质革命文物的损害因素及保护方法初探》

中国传统的手工纸张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被誉为“纸寿千年”,保存良好的明清纸张历经百年仍触手如新。不过到了19世纪,洋纸(即机器纸)开始进入中国,机器纸因物美价廉的特性,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曾达“凡开设报馆,与办学校,以及如广告事业等,无不需用进口之纸”①的局面。

虽然进口纸张在价格和使用上具有优点,但是由于纸张内含有大量木质素,随着时间发展会出现老化,产生泛黄、脆化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触之掉渣。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对文物的长期保存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文物的彻底损毁。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大夜郎博物馆展出红色革命文物

目前机制纸文物的保存状态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对馆藏1910—1949年图书、期刊的抽样调查,中文图书的严重酸化(pH<5.0)率达92%,中文期刊的严重酸化率为85%,中文报纸的严重酸化率为88%,部分图书、报纸pH值甚至低于或等于4.2,达到非常严重的酸化程度,大部分图书期刊还出现严重变色、严重破损老化的现象②。陈福蓉对抗战时期大后方期刊进行检测,机制纸的平均pH值达4.0,并且100%出现变色现象③。根据报道,2011年山东某档案馆数据显示,该馆革命历史档案中纸张酸化的数量占比高达90.3%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对馆藏历史档案进行研究发现,纸张普遍出现酸化现象,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纸荒,不得不使用手工纸,纸张酸化程度则明显低于其他时期⑤。这些调查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机制纸文物已经出现酸化问题,且酸化现象普遍,因此机制纸文物亟待进行脱酸保护。

注释:

①韩海蛟.产品层次与技术演变[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②林明,张珊珊.民国时期文献修复技术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5(12):110-115.

③陈福蓉.抗战时期大后方期刊纸种特点及保护策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2):84-87.

④冯朝晖.红色档案文献保护刻不容缓 开发利用正当其时[N].中国文物报,2021-06-24(002).

⑤何晓晶,孙星光.纸质档案脱酸技术研究现状与启示[J].中国档案,2020(6):68-70.

内容摘自:王晓农(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纸质革命文物的损害因素及保护方法初探》片段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酸化对纸张的影响,及脱酸保护的方法!
下一篇:什么是档案脱酸?需要注意些什么?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