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传统手工纸的故事:东巴纸——彰显宗教的力量

时间:2022-09-16 11:00:28 来源:唐小山《中国手工纸的故事》

纳西族的东巴纸非常昂贵,属于宗教用纸。事实上,东巴纸之得名,就是因为它主要被用来抄写东巴纸。作为神圣经典的载体,你简直想象不出比东巴纸更深负众望的纸张了:隆重、结实,永不担心虫蛀损坏。

纳西族主要生活在滇西北丽江和香格里拉一带,人口约30万,信奉原始宗教东巴教,祭司就叫东巴。东巴在纳西族的精神生活中十分重要,他们发明了东巴文——一种大约1400个单词的奇特象形文字,制造东巴纸——种混合了浇纸法和抄纸法双重特点的手工艺,并在纸上抄写东巴纸——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原始宗教神话。

瑞香料荛花

作为东巴经的物质载体,厚重坚实的东巴纸颇引人注目。它在许多方面都与众不同。首先是造纸原料比较特殊,主要使用荛花和构树两种树皮,尤以前者为多。

这里提到的雁皮,就是瑞香料荛花,也是东巴纸的主要造纸原料。奇怪的是,在中国本土,树皮柔韧的瑞香料植物在造纸方面始终不大流行。

然而造纸传入世界各地,缺乏桑科植物的地方,瑞香料植物就成为理想的替代物。日本人用雁皮(荛花)为主造出了著名的和纸;受日本影响,台湾用雁皮造出高级宣纸。在西藏,瑞香料科狼毒成为藏纸的主要原料。与藏族比邻而居的纳西族,也许受了藏纸的影响,选择了同属瑞香料的荛花(当地称“弯呆”)造纸。

其次,东巴纸的制造过程相当独特,混合了浇纸法和抄纸法两大造纸方法的特点。

造纸的程序虽然复杂,原理却很简单:采集富含纤维的植物,通过浸沤、舂捣、蒸煮等方式去除杂质,做成纸料;再用一个网帘(纸帘),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过滤变成薄片;最后将薄纤维层拿去烘干或晒干。东巴纸的程序大体也是这样。据李晓岑的《纳西族的手工造纸》介绍,丽江大具乡肯配古村和圣文的造纸作坊,基本程序为:采集原料、晒干、浸泡、蒸煮、洗涤、舂料、再舂料、抄纸、晒纸。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抄纸(其实是浇纸)工艺。

什么是浇纸法呢?就是把做好的纸料直接浇注在纸帘上,滤去水分,然后将纤维薄片连纸帘一起拿去晒干,每张纸帘每次只能造一张纸。所谓抄纸法,是把许多纸料倒在一个水槽里,使用活动纸帘,每荡起一张纸料,就将纸帘上的纤维薄层反转卸下,叠放在湿纸堆上,反复使用多次。湿纸堆经过压榨水分,再逐一分离,拿去烘干。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造纸使用抄纸法,印巴次大陆和我国藏族、傣族则使用浇纸法。

纳西族造纸,也使用水槽和活动纸帘,但水槽里并没有纸料,每次只将一张纸的纸料浇注在纸帘里,借助水槽中漫过纸帘的清水荡匀纸料,然后提起滤水。这是典型的浇纸法。然而,他们并没有把纸帘连同湿纸拿去晒干,而是将湿纸倒扣在一片木板上,再把木板端到太阳下晒干,腾空的纸帘又可以去制造下一张纸张。从纸帘可以反复使用的角度看,显然它又具有抄纸法的特点。

抄纸法比浇纸法效率更高,是一种更先进的造纸工艺。一些学者认为,纳西族人造纸,明显受到藏族浇纸法的影响,后来因接触到汉族、白族的抄纸法,对部分工序进行了改良。总之,因其具有两大造纸工艺的过渡特性,对于研究传统造纸术的演变,东巴纸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例。

纳西族的东巴纸

制好的东巴纸呈牙白色,因为属于皮纸,植物纤维极好,所以非常柔韧;因为用浇纸法,每张纸单独放料,所以非常厚实,可两面书写;又因为生产周期短,纤维较粗糙,至今仍无法解决印刷难题。有时人们会在最后增加一道石头砑光纸面的工序。

如此昂贵的纸张,无法进入普通人的日用领域,于是变成纳西族有文化的东巴人的专用纸。事实上,东巴纸之得名,就是因为它主要被用来抄写东巴经。从这点看,其功能与藏纸相似,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东巴经是纳西族人的百科全书,内容包括宗教、哲学、历史、医学、天文、民俗、文学、艺术等领域。一代代东巴人,用一种竹管削制的坚硬竹笔,将纳西族的历史记忆和生活经验,连图带画,恭恭敬敬地抄写在柔韧厚实的东巴纸上。全世界现在仍然保存着一万多卷东巴经,分藏于各国图书馆。

纸张可以有许多用途,但最重要的,是将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保存下来,传之久远。

内容摘自:唐小山《中国手工纸的故事》片段,发表在《文化月刊》2014年第011期。转载出于分享目的,如侵联删!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手工纸中的纸药是什么?又是何时开始使用的?
下一篇:传统手工纸的故事:狼毒纸——凡尘最美的莲花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