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传统手工纸的故事:狼毒纸——凡尘最美的莲花

时间:2022-08-22 11:14:59 来源:唐小山《中国手工纸的故事》

公元641年,应松赞干布请求,唐太宗将文成公众许配其为妻。随文成公主入藏的嫁妆除了金银珠宝,更多的是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和各种书籍,一批工匠、乐师、农技人员也随同而来。作为中原对边地的一次重要文化输血,在内地传承了几个世纪之久的造纸术也随之传入青藏高原。

在古时的中原地区,造纸原料一般为竹、草和渔网。随文成公主入藏的造纸工匠万万想不到,高原上根本无法找到大量的竹、草和渔网;即便是千辛万苦找到了这些原料,他们造出的纸,也会因过于柔软而只适合毛笔书写,而藏地的书写工具不是毛笔,而硬笔。如何因地制宜寻找到制造纸张的新原料,并保证新原料造出的纸张能够适应硬笔书写,成为这批藏地造纸先行者们必须克服的困难。

藏地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在将近十年间,匠人们在雪山草地间找到了新的造纸材料,并且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藏纸工艺。对此,《中华造纸两千年》一书明确记载:“吐蕃650年开始生产纸张。”这种纸张,就是狼毒纸。它的得名,源于其造纸原料狼毒草

造纸原料狼毒草(花)

狼毒草,著名的草原毒草,藏语发音“阿交如交”。

能够用来制作狼毒纸的,是狼毒草的根,狼毒草的根系越发达,制出的纸张质量越高,越发达的根系,毒性也越大。

入藏的唐代匠人们在找到了狼毒草这种新原料之后,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与内地造纸术有所不同的新方法。简单地说,制造狼毒纸,可以分为原料收集和造纸两个流程:

首先是原料收集。匠人们把狼毒根放在石头上,用木棒狠砸,不但要砸破厚皮,还要砸破最里层的木芯。狼毒根由三层构成,外层是黑褐色的粗皮,里层是淡黄色的木芯,夹在中间的才是造纸用的白色韧皮。砸破根茎后,要撕开厚厚的粗皮,除去最内层的木芯。取出来的韧皮用清水淘洗,用大火煮约两小时,以便清除泥沙和杂质。然后,把淘洗过的韧皮放在石板上晒到半干,再用小刀一点点地削掉厚厚的表皮。黑褐色的表皮一定要剔除干净,否则就会使造出的纸张夹杂着黑色的瑕疵。剔除表层黑皮后,用小刀和剪刀将韧皮分层切碎,分割成细丝,按质量分开,用于制作不同档次的纸。

狼毒纸档案

然后是造纸。决定纸张质量最关键的一步称为浇造,这也是藏地造纸和内地造纸最大的不同之处,内地用的是抄纸法,而藏地用的是浇纸法。两种制纸法都会使用到一种名叫“帘”的工具。藏地使用的“帘”也是长方形,不同之处在于木头的方框里被加装了棉布。浇纸时,先在水池中加入足量的清水,再将帘平放其中,水对帘框的浮力会使帘浮在水面上。这时,用水瓢从桶中取出适量的纸浆倒在帘上,搅动后,让纸浆尽量均匀地分布在帘面,并拣去其中的渣子。之后,再轻轻抬起帘,水就从帘的网眼中滤掉,同时还需适当调整帘的倾斜度,使纸浆流向较薄的区域。抬起纸帘后,把纸帘连同上面的湿纸一起放在阳光下晾晒。晒干后,从纸帘正面沿边框四周压纸,使纸边与帘分离,然后揭下整张纸。一张新鲜问世的狼毒纸至此是大功告成。

鉴于狼毒草含有很大的毒性,用狼毒根制成的纸,无论经过怎样的漂洗与加工,仍会具有相当的毒性。再加上高原天气干燥缺氧,使得密宗经书在沧桑岁月中不但极好地规避了被虫蛀鼠咬的危险,还具备了防潮防腐的特点。今天的藏区,依然完好保存看难以计数的“高龄”经书。

德格印经院,以其收藏密宗典籍门类最全、印刷质量最好,被藏民推为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

在德格印经院,人们不但能看到历代珍藏的大量由狼毒纸书写和印刷的《甘珠尔》、《丹珠尔》,还能亲眼目睹狼毒纸的整套制作流程,在狼毒纸粗陋而有韧性的表面上,它的线条细密而轻盈,在幽暗的光线下静静地发出悠柔的光芒。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德格印经院的印经业务在上世纪50年代渐渐中止,制作狼毒纸也于1958年停止了。但是2000年,一位八十高龄的旧时狼毒纸制作工匠被请回了印经院,在他的传授之下,砸打狼毒根的声音再次回响在古老的印经院的上空。

内容摘自:唐小山《中国手工纸的故事》片段,发表在《文化月刊》2014年第011期。转载出于分享目的,如侵联删!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传统手工纸的故事:东巴纸——彰显宗教的力量
下一篇:传统手工纸的故事:宣纸的千年传奇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