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院藏民国纸质文献的保护

时间:2020-07-10 10:28:43来源:《文物修复与研究》
来源期刊:《文物修复与研究》 2016年00期
作者:郑冬青  于书大
 
  一、前言
 
  2012年年初,南京博物院保管部将一批纸质文物送交文物保护研究所进行保护修复处理,其中大都为民国时期的文书、档案。这批纸质文物反应了民国时期江苏地区政府运作、民间商业交流等信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中有一件抗战时期的《淮北第二届行政委员题名录》更是如此。
 
  二、文物保存状况检测及病害综合评估
 
  1.分析检测
 
  (1)基本信息调查
 
  如图所示,该纸质文物为单页,单面有字,载体纸张应为机制纸,字迹为油墨印刷。幅面尺寸为22.4cm×18.6cm,质量2.26g。
 
  采用DRK 107B纸与纸板测厚仪在该文物上选择了三处位置进行了厚度测试,计算其数学平均值。经测试,该文物平均厚度为0.116mm,待与文物保护完成后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文物保护前后的厚度变化。
 
  (2)pH值测试
 
  纸张的pH值是判断其是否酸化的依据,对于保护技术措施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参照TAPPIT529OM-2004标准,采用表面ORION3STAR台式pH仪测定纸张表面pH值,分别测试四角及中心部位共5个点的pH值,计算其数学平均值。经测试,pH值为4.81,可见该文物已酸化。
 
  (3)写印色料溶解性实验
 
  该纸质文物的写印色料为油墨,保护处理前需进行写印色料溶解性的测试,为保护技术措施的确定提供参考。采用棉签分别蘸取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对字迹部位进行轻轻擦拭,观察后发现无掉色现象,因此保护处理前不需进行写印色料的加固。
 
图 1 文物保护前现状
图 1 文物保护前现状
 
  (4)颜色检测
 
  采用DRK 103B白度颜色测定仪测试文物空白处的颜色,用L、a、b体系记录颜色的变化[L(1ight)、a(green-red)、b(blue-yellow)],总的色差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
 
  待保护完成后再测试同一位置的颜色,计算处理前后文物色差的变化。
 
  2.病害综合评估
 
  该纸质文物边缘残缺,有大量折痕和断裂,文物有断为两片的趋势,无法正常拿取。纸张整体颜色偏黄,已出现酸化病害,且有继续发展恶化的迹象。因此,该文物病害较为严重,且状态不稳定,急需进行保护处理,以便能安全展示及收藏。
 
  三、保护处理技术措施
 
  1.脱酸保护
 
  用手工纸书写、印刷的图书、文献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仍能留传于世,而用机制纸书写、印刷的却发生了严重的“自毁”,这是由于近现代机制纸的纸浆中含有硫酸铝,水解后呈酸性造成的。由于水解产物会成为水解反应的催化剂,加上空气中酸性气体含量的逐渐升高,酸化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需及时脱酸保护。
 
  南京博物院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纸张脱酸方面的研究,成功研制了二乙基锌气相脱酸技术,但是由于材料对于环境、安全存在严重的隐患,未能推广应用。2008年起,南京博物院又开展了水溶液法脱酸技术的研究,完成了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整本图书脱酸技术研究”,目前在研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课题“近现代文献脱酸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成功研制了水性纳米基复合脱酸液。该复合脱酸液主要成分为纳米氢氧化镁,具有脱酸、加固、固色、抗菌等多种功能。
 
  将待脱酸的文物夹在两层无纺布之间放入搪瓷盆中,把制备好的脱酸液倒入盆中,完全浸没纸张和无纺布。纸质文物在脱酸液中浸泡25分钟后,取出阴干即可。根据前期研究数据[2],采用该型脱酸液脱酸后的纸张碱残留量约为3%左右[以Mg(OH)2质量计算],经105℃干热老化28天后其pH值、抗张强度下降均小于15%,脱酸效果持续稳定。
 
  2.丝网加固
 
  丝网加固技术是南京博物院在研究国内外文物保护方法的基础上,经多年的试制和应用,研制出的一种有效地纸质文物加固技术[3]。该项技术适用于加固糟朽、脆弱、破碎的纸张,使用该技术加固过的纸张能增加一定的强度,且丝网加固材料具有较好的透明度,不影响加固对象文字的识度,并具有可逆性。
 
  丝网加固首先需用软毛刷和棉签将文物表面清洁干净,理平褶皱;然后将断裂破口处仔细对好,不能错位;将丝网裁好大小、理平放好;按图4所示顺序将其逐层摆放好,用熨斗热压;稍待片刻后揭去隔离膜,加固即告完成。
 
  操作时应注意丝网必须平整,熨斗加热温度控制在80℃左右,按顺序熨压,不要跳花,以免丝网起皱,用力要匀,一熨而过。
 
  四、结论与讨论
 
  (1)该纸质文物经保护后质量从2.26g增加至2.36g,厚度从0.116mm增加至0.163mm,主要应是丝网加固的原因。
 
图 2 文物脱酸过程中
图2 文物脱酸过程中
 
图 3 丝网加固
图 3 丝网加固
 
图 4 文物保护后现状
图 4 文物保护后现状
 
  (2)该纸质文物经保护后其pH值提高至9.13,纸张由酸性变为碱性,达到了理想值。
 
  (3)该纸质文物保护前后颜色的变化数据如下:
 
纸质文物保护前后颜色的变化
 
  从表中可看出保护前后色差△E在1.5—3.0之间,属小色差,颜色略有变化,主要是纸张经脱酸后颜色变淡。
 
  (4)该纸质文物经保护后保存现状明显好转,强度得到有效提高,拿取方便,可达到展陈和保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安史:抗日战争时期淮北的抗日民主政权[OL].2012年12月31日。http://www.ahage.net/huaibei/huaibeizhengquan.html。
  [2]郑冬青,张金萍,王鹤云:纳米材料在近现代图书文献脱酸中的应用研究[G]//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2年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461-466。
  [3]奚三彩:文物保护技术与材料[M].台湾,国立台南艺术学院,1999年:116-154。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194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

热门标签:文物保护 古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