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永乐大典》古籍修复问题,纸张酥脆原因和解决方案

时间:2021-03-08 11:57:58来源:

     古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门径。然而由于纸张本身不易保存的特性,以及千百年来无法预知的自然、人为灾祸,古籍文献在流传过程中通常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出现酸化、老化、霉蚀、粘连、虫蛀、鼠啮、絮化、撕裂、缺损、烬毁、线断等现象。

 
  古籍修复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出现过不少棘手的难题。比如,保存下来的《永乐大典》原件品相并不尽如人意。有的书口、书背断裂、散开,有的遭遇过焚烧、水浸,纸张酥脆……“整旧如旧”是古籍修复需要坚持一个重要原则。
 
  古籍修复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细心、耐心。“《永乐大典》很大一部分装帧是保留着的。所以我们把书皮换掉,改回去,变成原本的"包背书"。”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说。具体到某些书叶,就采用“掏补”的修复方法。即在不拆掉书皮和纸捻的情况下,把毛笔和补纸伸进书页中间修补破洞,事先还需精细地将补纸四周的纸毛去掉。杜伟生介绍,使用“掏补”方法,掀书叶就不能快,防止被用力过猛把它撕破。
 
  而且必须等这一张补完后,才能继续补。“修补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必须注意的,登记书号、卷册等。有些书皮已经脱落的,要注意保存原有的破损碎片不能丢。”杜伟生说,对纸捻已经断了的,不能再添新锥眼,“装书皮时,浆糊要合适,还得注意书背的平整。”2002年,《永乐大典》的修复工作正式启动,在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158册《永乐大典》经过修复,基本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这个过程实属不易。正如杜伟生曾说过的那样,修复类似善本,除了技术还要有心劲儿,“你只有从心底里珍爱它,你才能不厌倦一干就是几个月的绣花活儿。
 
那么影响影响古籍纸张脆性因素主要可能有方面呢。
 
  1、自身因素包括:造纸所用原料、纸张定量、浆料打浆度、纸张撕裂度、纸张抗张能量吸收、纸张弹性模数、纸张老化情况等;
 
  2、环境因素主要是空气的温湿度。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纸张表现出一定的脆性。
 
麦草、稻草、芦苇、蔗渣等草类纤维原料抄造的纸张脆性较大,而由木浆、棉浆、麻浆等抄造的纸张脆性较小,在草浆中加入木浆、棉浆、麻浆可降低纸张的脆性。有人将麦草浆处理至不同的打浆度后抄纸,然后测试其脆裂度,发现打浆度在32.5°SR时脆裂度最小。用苇浆所做实验表明,脆裂度出现最小值的打浆度:硫酸盐苇浆是40°SR,亚硫酸盐苇浆是45°SR。用不同定量的竹浆纸、木浆纸所做实验表明,对同一种纸张而言,定量越高则脆裂度越
 
  3、脆裂度与撕裂度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如果纸发脆,则撕裂度低,相应的脆裂度就提高。抗张能量吸收是一个用以评价纸或纸板韧性的指标。韧性与脆性是一对矛盾,纸张韧性好则不脆,如韧性差,纸就发脆。由此可得出推论:如果抗张能量吸收值高,则脆裂度就小,反之脆裂度就高。纸张的脆性与纸张的刚度有关,而刚度又取决于弹性模数。有人认为,弹性模数越高,则脆性也大,相应脆裂度就高。相对湿度与脆裂度有一定关系,当纸页中纤维毛细管吸水量大时,纤维较为柔软,因此脆裂度随相对湿度的提高而降低。纸张的老化情况也会影响纸张的脆性,尤其是酸性施胶的纸张,老化速度快,纸张强度下降明显。随着老化的不断发展,纸张的脆性不断提高,老化严重者一触即碎,脆性极大,完全失去机械强度。
降低纸张脆性的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影响纸张脆性的因素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纸张的脆性:
 
1.优化造纸工艺
 
  严格控制打浆度,将麦草浆打浆度掌握在30°SR左右,苇浆掌握在40—45°SR;采用草浆与木浆、棉浆、麻浆混抄的办法,改善草浆抄纸发脆的问题;适量加填,据报道,在蔗渣浆抄纸时加入填料滑石粉、碳酸钙可降低纸张的脆性;采用中性施胶技术,以碳酸钙等碱性填料加填,增加纸张的耐久性,延缓其老化变脆的速度。
 
2.去酸加固
 
  酸是引起纸张老化变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酸度较大的纸张采取去酸处理,可延缓其老化变脆的速度;对已经老化变脆、酸度增大的纸张应先进行去酸处理,然后予以加固,以增强其韧性和机械强度,降低其脆性。
 
3.控制好纸质档案存储和使用环境的温湿度
 
  纸张的脆性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在纸质档案保管及提供利用过程中,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一60%,在此温湿度范围内,纸张具有较佳的机械强度及脆性指标,有利于纸张的保护。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344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