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国内藏文古籍文献保护现状

时间:2021-03-17 11:27:43来源:

[摘要]藏族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藏文古籍文献又是藏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工作单位的纷纷建立,保护和抢救藏文古籍文献工作也全面展开。本论文通过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馆藏形式、收集和整理、目录规范、载体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现状进行总结。

[关键词]藏文古籍文献;藏文馆藏;藏族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C953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6—0054—05

 前言

一千多年来,藏族先辈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料,这些文献版本种类多、数量庞大、分类繁杂,〖HJ56x〗内容涵盖广泛,保存着周边各民族翻译过来的大量知识信息,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现在这些古籍文献分布在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印度、日本、外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国内藏文古籍文献分布在北京和五省藏区的各大图书馆、科研所、各大民族高校的图书馆、藏区各大寺庙。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民族古籍的整理保护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47月,国务院成立了全国少数民族2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始进行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抢救、收集、整理、出版、研究等工作。2005年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列入《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2008年国家民委、文化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的实施意见》。藏文古籍文献工作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HJ〗家在五省区成立古籍办公室,及时保护抢救藏文古籍文献,对藏区的寺庙、印经院进行维修,加大对寺庙文物和古籍文献的保护抢救工作的力度。各地大力组织人力对民间文学、诗歌进行收集整理,对残缺和属于孤本的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出版发行。各地民族出版社每年均出版藏文古籍整理书籍。各地民族高校图书馆、各地民族研究所、民族博物馆纷纷建立藏文古籍文献的图书室,收集整理藏文古籍文献。藏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大量研究藏文古籍文献,形成的学术期刊、论文、专著不计其数。藏文古籍文献不仅成为藏族人们了解历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工具,也成为研究青藏高原历史、人文、宗教等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现阶段无论是现代藏族文化教育,还是在藏学研究、传承传统文化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藏扎什伦布寺藏纸经卷酸化调研项目顺利结案

 

一、藏文古籍文献载体的多样化 

藏文古籍文献的载体种类很多,有刻在岩石、动物骨头、印章、钱币、钟鼎、石碑、木刻等上的,有用金汁、银汁、朱砂等许多矿物质调制写成的,还用藏香调制写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藏文古籍文献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木刻版、手抄体的古籍文献通过电脑输入进行翻新出版,纸张的质地、封面的设计、文字的清晰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进。现阶段还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出现了运用录音、照片、扫描、输入等现代技术制作新型电子藏文古籍文献。如:西南民族大学藏学文献馆通过图片形式制成的电子藏文经典文献有2000函,录入移动硬盘的藏文古籍文献有3000函。有的通过影印方式出版藏文古籍文献,如:西北民族大学、法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敦煌藏文古籍文献》。同时国内藏文古籍文献数字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也不断进行,国内各民族高校都在积极投入这项工作。西南民族大学申请的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民族语言文字数据库建设,于2002年投入工作。到目前已输入三百多万字的藏文文献,内容包括藏族文学、历史、诗歌、医学等十一种学科的内容,可在网上直接查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藏文古籍文献载体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体现了美观、快捷的时代特征。

 

二、藏文古籍文献馆藏形式的多样化

在以前,藏区各大寺庙保存了大量的藏文古籍文献,还有部分文献收藏在有经济条件的土司官寨和民间收藏人手里。随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藏文古籍文献馆藏形式,现在除了寺庙有藏文图书馆以外,各地也纷纷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藏文图书馆。有科研单位建立了藏文图书馆,如: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图书馆、中国藏研中心图书馆等。有学校建立了藏文图书馆,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等。也有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献,如: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等。目前国内藏区各地寺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大院校的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藏文古籍文献。同时藏文古籍文献的馆藏形式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出现了多样化。有的把藏文图书馆与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如:阿坝州若尔盖县达扎寺藏文图书馆。藏文图书馆不仅是人们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宣传藏族传统文化的景点。有的把文献的收集和保护、整理目录、研究出版为中心工作的,如:西南民族大学藏学文献馆。也有把文献作为文物古籍进行考古研究和收藏工作的,如西藏自治区博物馆。随着国内这些博物馆、图书馆、文献馆等机构的建立,人们不仅认识到古籍文献的重要性,也加强了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

 

三、藏文古籍文献分类的系统化

藏文古籍文献数量浩如烟海、内容繁杂,其分类方式也是多样的。按宗教教派分为苯教古籍文献和佛教古籍文献,5如:苯教的《甘珠尔》、《丹珠尔》,佛教的《甘珠尔》、《丹珠尔》;按学术标准分为学术性著作和非学术性著作,如:涉及藏族十大学科的古籍文献均属于学术性著作,而故事、谚语、民间歌词等不属于学术性著作;按古籍文献的类型分为:甘珠尔类、丹珠尔类、从书类、文集类、甘珠尔单行本类、零散类。随着国内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藏文书籍不断增多,学科不断完善,传统藏文古籍文献的分类也走向科学化。著名藏学家东嘎·洛桑赤乃在《藏文古籍文献目录学》中把藏文古籍文献分为19种,即:甘珠尔类、丹珠尔类、语言学类、建筑学类、医学类、诗学类、词藻类、韵律类、天文星算类、音乐文艺类、历史类、文献目录类、哲学类、教派文献类、程次修心类、后弘期密乗文献、前弘期密乗文献、个人文集类、零散文献类;[1]这充分体现了传统藏文古籍文献向系统化、学科化分类方面改进。西藏大学图书馆的桑丹、达琼、央宗等人出版的《藏文图书分类法》,将藏族传统学科分类同现代国内图书分类法结合在一起;并运用现代图书馆管理方法,对藏文古籍文献和现代藏文图书目录分类作了较为详细的分类,为现在的藏文图书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2]与此同时,各地从事文献研究的单位整理出版了大量的藏文古籍文献目录工具书,不仅对馆藏的藏文古籍文献进行了整理、编目,而且为今后查阅藏文古籍文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北京民族图书馆6整理的《藏文典籍目录》共三册,汇集了180多位藏族学者的文集类子目录;[3]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藏汉对照德格印经院藏版总目录》,汇集了德格印经院的所有文献;[4]还有百慈藏文古籍办公室整理出版的《哲邦寺藏文古籍文献目录》整理了哲邦寺馆藏的所有文献。

 

四、再生藏文古籍文献成绩突出

再生文献是对原生文献整理、校对、复制成新版文献的过程,当然再生文献不完全局限于对原生文献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转抄、选录、汇编、翻译、校勘、编撰等多种整理方式进行文献的再传承。[5]现阶段政府机构、各大民族院校、民间组织机构等积极投入这项工作。国家先后成立的各地区民族古籍办、民族出版社等单位进行整理和出版藏文古籍文献。民族出版社、西藏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每年均在出版藏文古籍文献。据不完全统计,这七家民族出版社每年出版的藏文古籍文献有500多本。还有从事藏学研究的单位组织人力对藏文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如:中国藏研中心组织校勘的中华藏文版《大藏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藏文古籍文献整理项目,这项藏文版《大藏经》的校对、整理、出版工作不仅时间长,而且参与工作的藏文专家多,最突出的贡献是对藏文《大藏经》的不同版本进行校勘,找出异同加以注解,《甘珠尔》用了八个不同的版本、7《丹珠尔》用了四个不同的版本,经过校对出版了十六开版本的书籍《甘珠尔》108本,《丹珠尔》124本。各地民委古籍办也出版了古籍文献,如:四川省民委古籍办整理的《古译宝藏》,甘肃省民委藏文古籍目录调研组编辑出版的《古藏文苯教文献》。还有各大民族院校组织藏文专业的教师对藏文古籍文献进行的整理、翻译、出版,如:西南民族大学藏学文献馆整理出版的《文集丛书》和《目录编撰史》的两套丛书系列,还有民间机构百慈藏文古籍办整理出版的《噶当派文集》。各古籍文献单位组织人力通过整理、校对,对原文进行注解,补充编撰史等方法再版的藏文古籍文献,不仅具有时代的特色,而且提高了再生文献的质量。 

 

五、海外藏文古籍文献的收集工作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的藏文古籍文献原件流失到了国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这部分藏文古籍文献的收集和再生文献工作,全国各大民族学院、各地图书馆都在做这项工作。从2004年起,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西北民族大学联合与英国、法国国家图书馆取得联系,整理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古藏文文献,双方通过协商,2007年由西北民族大学、法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古籍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古籍文献》在国内发行,两套丛书共有四十多本,通过影印的形式出版,这项工作填补了国内敦煌古藏文文献的空白。西南民族大学藏学文献馆与8美国藏传佛教文献中心积极联系,200711月双方正式签订了文献捐赠意向性协议书,美国藏传佛教文献中心将一万多函藏文古籍文献捐献给西南民族大学藏学文献馆。这部分藏文古籍文献内容包括宗教、医学、历算、文学等多种学科,其中有些文献在国内失传,属孤本文献,具有一定的文献研究价值,这项文献捐赠工作已在逐步落实。这些文献的回归,不仅增加了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数量,而且填补了国内藏文古籍文献某些版本的空缺。

 

六、藏文古籍文献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

随着藏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藏文古籍文献在藏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大量整理藏文古籍文献外,藏文古籍文献研究领域也日趋成熟。首先,出现了一批翻译和研究藏文古籍文献的藏、汉专家,在藏文古籍文献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王尧老师研究敦煌古藏文文献,出版和发表了有关敦煌古藏文文献方面的大量学术成果。刘立千老师在藏族历史文献研究方面翻译和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东嘎·洛桑赤乃老师研究藏文古籍文献目录学、版本学等内容,对现阶段藏文古籍的编目和研究总结了具体的方法;巴桑旺堆老师对藏文古籍文献的鉴定、古藏文碑文对堪均有研究成果;西热桑布老师参与自治区图书馆、哲蚌寺、色拉寺、夏鲁寺等古籍编目工作,编撰《哲蚌寺古籍目录》,并对西藏早期手抄体文献进行研究形成了大量的学术论文。9其次,藏文古籍文献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有苯教文献研究、有吐蕃时期文献研究、有伏藏文献研究、有文献版本研究、有文献目录研究、有某文献特点研究等。研究内容也涉及多种学科,有宗教、历史、文学、人物、哲学等。藏文古籍研究方法也不断成熟,有的运用古籍文献原文来论证说明;有的利用汉文古籍文献、藏文古籍文献、外文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来证明,也有通过文献资料的记载和实地考古来研究论证,也有借鉴国外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古籍文献的版本、类型等进行研究的。

 

七、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利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

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国内对抢救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很多机构组织人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大部分藏文古籍文献得到了合理保护,而且这些文献走进大学校园、科研机构,被少数民族民族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博士生充分利用,在藏学科研领域和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其文献的价值。藏文古籍文献中可开发利用资源的工作也循序渐进,如:随着藏区各地藏医院的建立,藏医古籍文献在藏医界发挥积极的作用。祖辈留下的藏族绘画艺术、藏族建筑艺术等工艺技术与现代的科技结合不断更新。藏族生活日用品服饰、藏香、器具等制作方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藏族音乐、藏族文学在现代视频技10术的处理下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但藏文古籍文献浩如烟海,包含内容繁杂,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保护和利用等工作任务仍然艰巨,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现阶段还需要逐步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藏文古籍文献统计、分类、目录的工作通过对藏文古籍文献这几方面的调查,发现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博物馆、寺庙等馆藏单位大部分没有目录和统计数。所以给藏文古籍文献的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藏文古籍文献分类方面的问题。藏文古籍文献载体种类多、内容繁杂,这些文献进入各大馆藏单位,大部分单位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分类;二是大部分馆藏单位缺少专业人才,整理不出馆藏的目录;三是由于没有区分现代藏文书籍和藏文古籍文献,所以统计数据相差很大;四是藏文古籍文献数量单位非常混乱。现在藏文古籍文献的统计工作中有的用函、有的用册、有的用卷、有的用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传统藏文古籍文献有一套统一的统计单位,但翻译成汉文时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对应单位,量词的不统一给藏文古籍文献的统计工作带来不便;五是藏文古籍文献本身的不便统计。由于藏文古籍馆藏地多且分散,文献形成的时间长,现阶段藏区各地不断发现古籍文献,所以藏文古籍文献的统计工作相当难。对这些情况,现阶段藏文古籍文献工作11应完善以下的几方面工作:

 

1-做好藏文古籍文献的分类工作

传统藏文古籍文献载体种类多。随着科技的发展文献,载体还会呈现多样化,古籍文献的分类首先要从文献的载体分类,对馆藏文献按纸制文献、刊刻文献、电子文献、影像文献等进行分类,纸制文献还可分为特制文献和手抄体文献,载体类型分完后要按藏文古籍文献和现代出版古籍书籍进行分类,不能把现代出版古籍书籍与古籍文献一起统计。现阶段有的馆藏单位按照甘孜州德格印经院的分类方法,把古籍文献分为五大类型。有的馆藏单位按照东嘎洛桑赤乃先生的19种分类法分类。由于各馆藏单位馆藏的古籍文献的类型、数量、馆藏的条件等不同,所以藏馆单位均可按自己的馆藏条件进行布局和分类。

 

2-统一藏文古籍文献的统计单位结合

传统藏文古籍文献的数量单位,从藏、汉两方面对数量单位进行统一,从函到章节,每个单位都要从藏、汉两方面明确规定。如:藏文中的是“pod”汉文对应就是“函”,藏文古籍文献的每个数量单位,汉文规定对应翻译词,以后就约定俗成,比如:苯教的《甘珠尔》178函,《五世达赖喇嘛的文集》25函,只要版本相同,无论用藏、汉哪种语言统计,无论馆藏在那个图书馆,它的函数和叶数永远都相同。

 

3-加强整理藏文古籍文献的目录工作

有了统一的单位和明确的分类,目录可分为总目录表和细目录表。总目录表反映整个馆藏文献的具体情况,介绍该单位馆藏古籍文献数量、名称、版本、函数等问题。细目录表反映更细、更全面的文献信息:文献名称、作者、形成的年代、文献内容、版本说明、文献的缘起、叶数等包括二十几种内容。做好系统的分类、统一的单位,细致的目录工作,各馆藏单位的古籍文献统计数据就准确无误,并且从目录表中反映该馆的大量信息。 

JP3〗第二,进一步加强藏文古籍文献保护的工作

JP2〗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这方面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立藏文古籍文献鉴定机构,配备相应的藏文古籍文献学专家,对国内的藏文古籍文献进行统一的鉴定,分出特制本、孤本、善本等加以妥善保护;加大藏文古籍文献保护经费的投入,完善各馆藏单位的馆藏设施,配备专业文献研究员和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做好馆藏单位的文献保护和管理等基础工作;在各大民族院校开设藏文古籍文献学专业课程,完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大力培养藏文古籍文献学的专业人才,积极为藏区各地寺庙、各地藏文古籍图书馆、古籍办公室等机构输送文献学专业人才,及时发现藏区各地藏文古籍文献,做好藏文古籍文献的各项工作。

JP3〗第三,国内藏文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工作藏文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不仅及时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同时对一些孤本、善本的古籍文献起到了保护作用。但藏文的语言文字、词语结构、文献类型等均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藏文古籍文献数量大、载体多样、分类繁杂,建立藏文古籍文献数据库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正如陶晓辉在《藏文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中认为,必须要有一套适合藏文古籍文献特点的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检索统一平台,在此基础上,确保数字化产品的通用性、标准化和资源共享的要求,促进藏文古籍文献信息资料在国内网络上进行交流。[6]现阶段国内各大民族高校研究所、民间古籍整理组织机构均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成效仍不显著。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应建立一个职能部门,统一规划国内藏文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具体工作,建立统一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整合国内各馆藏单位的古籍文献资源,调配专业的古籍文献人才,统一安排,具体分工,逐步实现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

 

总之,保护昨天的文明就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各项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收集、整理、出版、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不仅是对藏文古籍文献保护的基础工作,也是研究和传承藏族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现阶段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需要该领域的专14家、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献计献策、共同努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各项工作才能逐步完善。

 

注释:

东嘎·洛桑赤乃先生著的《藏文古籍文献目录学》31页,对藏文古籍文献分类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藏文古籍文献的特点对古籍文献进行了19种分类。

国外第一个藏传佛教文献中心是著名文献学家金·史密斯先生创建的,他通过四十多年的收集和整理,现收集的1万多函藏文古籍文献,同时也在做藏文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东嘎·洛桑赤乃著-藏文文献目录学[M]-民族出版社,2004

[2]桑丹,达琼,央宗等著,西藏大学图书馆《藏文图书分类法》[M]

[3]民族图书馆整理-藏文典籍目录文集类子目[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

[4]噶玛降村著-藏汉对照德格印经院藏版总目录[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5]包和平等著-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M]-民族出版社,200415

(6).陶晓辉-藏文文献的开发和利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7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348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