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织物的泛黄是丝素内部分子在紫外线照射、水分、氧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使织物外观呈现黄色。
丝素大分子链中可能引起泛黄的主要是带有芳香支链的氨基酸,如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等。从结构上来看,苯现氨酸和脯氨酸的化学活泼性较低,难以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变化,且即使产生变化,生成有色物质的可能性较小,这一推断已被实现证实。经紫外线照射后色氨酸损失51.81%,酪氨酸损失24.91%,其它氨基酸损失没有如此大,因此,色氨酸和酷氨酸是引起真丝黄变的主要氨基酸。
西寿先后从紫外线照射的丝素分解产物中分离出了带有对羟基苯基丙酮酰的多肽和具有吲哚环的化合物,他认为泛黄是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了下列变化。
由于酪氨酸在丝素中的含量为11.8~13.23g/100g丝素,经紫外光照射后,酪氨酸的绝对损失量是色氨酸的15倍,因此可以认为,酪氨酸分子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真丝泛黄的主要内部因素。
但濑户山韦一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了丝素的光氧化历程,他认为是由于乙氨酸残基中的α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在紫外线作用下脱离生成了游离基,生成的游离基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过氧游离基,进而再与链中的其它部位进行反应,发生了一连串的自动催化过程,生成黄色物质使丝绸泛黄。
内容摘自:范雪荣、李义有、刘靖宏,无锡轻工大学,《真丝织物的泛黄和防泛黄整理》,刊发在《印染助剂》第13卷第5期,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