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光对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影响及后果
(1)光对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影响
①各种光对纸质文物都有潜在的破坏性,波长越短,破坏性越大。
②波长短的紫外线能量较大,使纸张的纤维受到严重破坏。
③光对纸张会产生老化作用。
(2)光对纸质文物主要成分的影响
①光对纸质纤维素的光降解作用。
②纤维素的光氧化降解。
③纤维素的光敏降解。
④纸张中木质素、半纤维的光化学作用。
⑤光对纸质文物上颜料的影响。
(3)后果
其后果是将造成纸张变黄、变脆、机械强度减弱、使用寿命缩短。
2.纸质文物酸性的产生及危害
(1)纸质文物酸性的产生
①纸质材料本身发酵、水解产生的酸性,纸张中纤维素、木质素氧化而产生的有机酸。
②纸张加工过程中带进的酸性物质。如纸张加胶时引进的沉淀剂明矾、水解而产生的酸性积累,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漂白粉的残留,也会产生酸性。
③环境中酸性气体的影响。
④纸质文物保存过程中霉菌、虫害生长繁殖时带来的酸性。
(2)纸质文物酸性产生的危害
酸性的存在或积累是纸质文物保存的大敌。纸张本身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性质是很稳定的,但在酸的催化下容易发生水解,而使连接葡萄糖单体的1,4一β甙键断裂,纤维素聚合度下降,从而使纸张强度下降,发黄、变脆、变质而韧性减小。
3.纸质文物上的污斑
纸质文物上的污斑主要包括:
(1) 水斑、泥斑。一般用60~70℃蒸馏水清洗,清洗前必须做点滴实验。
(2) 蜡斑。小刀刮除大部分的蜡质,再在蜡痕上下衬滤纸或吸水纸,用热熔衬吸法使蜡融化并被衬纸吸收。也可用汽油、甲苯等有机溶剂加以清除。
(3)虫屎斑。吸墨纸吸取木瓜蛋白酶、米汁去除。
(4)油斑。常用乙醚、丙酮、四氯化碳、苯或甲苯等有机溶剂溶吸清除,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防火。
(5)墨水斑、霉斑。用双氧水(H?O?)、氯胺、次氯酸钠(NaClO)等药剂氧化除去也可用吸墨纸吸取木瓜蛋白酶、米汁去除。
(6)锈斑。常用稀酸溶液轻轻洗除,如铁锈则用5%草酸溶液或抗坏血酸(Vc)的稀溶液清洗。
4.污斑清除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纸质上的污斑在清除时应特别注意:
(1)在纸质文物清洗之前,必须作字迹、颜料的点滴实验,如有掉色、溶解现象,则应在清洗前先作固色处理,常用醋酸纤维素内酮溶液或用可溶性聚酞胺树脂加固字迹。
(2)采用化学药品处理后,必须再用清水清洗,防止留下斑痕或增加纸质酸度。
(3)对于纸质文物采取大面积湿洗法容易造成变形、损伤,一般多采用局部处理和干洗法,即用柔软的东西蘸上所用的清洗剂,轻轻擦洗被沾污的部分,然后用吸墨纸或滤纸吸去脏液,再用温水清洗后,反复用吸水纸吸除水分,压干、熨平。
(4)污染来自多方面,污染物成分也比较复杂,有的呈碱性,有的带酸性,有的含有各种无机物或有机物等固体杂质。处理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确保污染清除的效果和纸张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