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档案行业标准《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1-01-20 10:12:44来源:《北京档案》

来源:《北京档案》 2019年3期

作者:王建明 侯萌
 
  摘要:随着资金扶持力度的加大和技术条件的成熟、完善,国内各级档案馆陆续开展了档案脱酸工作。本文简述了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以《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规范》为指导,确定馆藏纸质档案脱酸修复项目的立项背景和技术方案的选型过程,列举了档案酸化情况和脱酸效果的一些实测数据,并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情况做了总结。
 
  关键词:纸质档案;民国档案;脱酸;pH值
 
档案修复
 
  2016年起,国家档案局陆续发布了《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以下简称《规范》)4个部分的征求意见稿。该《规范》对纸质档案评估、调查、修复质量和操作方法的各个环节做出规定。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组织实施了馆藏纸质档案脱酸修复项目,对馆藏部分民国档案进行脱酸修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房山区档案馆有针对性地参照执行了《规范》中关于破损等级划分、保存状况调查、修复技术质量要求的相关内容。作为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规范》对该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项目情况和《规范》的参照执行情况进行介绍,最后对项目经验、不足之处以及下一步工作做总结与展望。
 
  一、纸质档案脱酸修复项目的立项背景
 
  (一)纸质档案脱酸的重要性
 
  《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对纸张酸化的不同程度进行了破损等级的划分,规定档案纸张酸化特别严重,纸张pH值小于5.0为特残破损;纸张pH值在5.0~5.5为严重破损;纸张pH值在5.5~6.2为中度破损。[1]从国内档案实践情况看,纸张脱酸已经成为纸质文献抢救与修复的必要环节。
 
  (二)国内各级档案馆脱酸工作的开展情况
 
  随着资金扶持力度的加大和技术条件的成熟完善,国内各级档案馆陆续开展了纸质档案脱酸工作。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于2015年实施民国档案脱酸加工服务项目,对1.5万张民国档案脱酸。2016年,江苏省档案馆完成了列入國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的1.7万页民国纸质档案脱酸工作。2017年,上海市档案馆启动了档案脱酸设备的采购。
 
  (三)馆藏纸质档案酸化情况的抽样调查
 
  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保存有民国档案3个全宗1236卷,这部分档案已经出现发黄、发脆和破损现象。我们根据《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方法》对这部分档案的酸化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2]此次抽取档案120余卷共1万页,抽取的样本量占馆藏民国档案总数量的10.7%,符合《规范》的要求。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馆藏民国档案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为了保护档案实体,延长档案寿命,应当对这批档案进行脱酸修复。
 
  二、纸质档案脱酸修复项目的技术方案
 
t1.jpg
 
  (一)纸张脱酸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1983年起,由南京博物院、南京化工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江苏省档案局等单位联合组成“旧纸气相中和法课题组”,在吸取美国国会图书馆脱酸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二乙基锌气相脱酸技术。与此同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曾进行“吗琳脱酸法”的应用研究。1987年,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了“甲基碳酸镁纸质档案去酸技术”。2000年,该单位又研发了“碳酸氢镁水溶液去酸法”。从2000年起,陕西省档案局先后开展有机溶液的脱酸研发实验。2013年,上海市档案馆曾组织专门的课题组对本馆民国时期档案的酸化情况和脱酸工作进行研究。据了解,该馆利用自有的实验条件和技术人员,结合对档案修复过程中的工作实际,采用液相去酸方法,重点对去酸剂的选择和修裱过程中纸张脱酸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3]
 
  近年来,有些企业也参与了纸张脱酸技术的研究,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引进国外技术,推出了相关的产品。
 
  综合国内各种纸张脱酸技术,目前可以实际应用的脱酸技术包括:气相脱酸法、水溶液脱酸法和非水溶液脱酸法。
 
  气相脱酸法用气体蒸发的方式,用氨、吗啉、二乙基锌等对纸张做脱酸处理,具有大批量处理的优点,但工艺条件要求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投资也较大。[4]
 
  水溶液脱酸法将档案纸张放在碳酸氢镁或碳酸氢钙溶液中浸润,然后晾干。这样做具有安全、便于操作、经济、脱酸效果好的优点,但也存在着处理后纸张皱缩、变形、对某些字迹有影响、不易于规模化处理等缺点。[4]
 
  非水溶液脱酸法使用有机溶剂替代水溶液,因此又称为无水脱酸法。无水脱酸液为脱酸剂与载体剂混合物。脱酸剂为纳米级氧化镁,载体剂为液态有机物,混合后表现为可长期保持无沉降、无絮凝的白色悬浮液。无水脱酸液本身pH为中性,其有效成分纳米级氧化镁为无毒、无味白色粉末,常温下逐渐与空气中的水分和CO2发生反应生成碱性物质,通过酸碱中和达到脱酸效果。因不含水,使用无水脱酸液后,纸张不变形、不起褶皱,对字迹、装订材料均无影响。
 
  (二)本项目的技术方案
 
  《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3部分:修复质量要求》对去酸技术的修复质量要求是这样的:“档案纸张经过去酸处理后,纸张pH值近中性或弱碱性。经过去酸处理后的纸张没有出现字迹扩散或洇化等现象,纸张平整。去酸物质对档案纸张的性能基本无影响。经过去酸处理后,残留在纸张中的碱性物质在日后对档案纸张起到抗酸作用,不影响档案的寿命。”[5]由此可见,非水溶液脱酸法符合《规范》中对去酸技术和修复质量的要求,本项目对馆藏纸质档案进行脱酸修复,适宜采用基于无水脱酸法的产品和技术方案。
 
  “将氧化镁脱酸剂装在喷壶里,对需要脱酸的档案纸张逐页均匀喷洒”是《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操作指南》建议的喷雾脱酸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大型设备,简单,可靠,成本低。
 
  综合脱酸效果、成本、安全性等因素,本项目采用了国产“安书镁”无水脱酸液,使用手工喷雾的操作方法进行档案脱酸。
 
  (三)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
 
  纸质档案脱酸技术是直接对档案原件进行技术处理,因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技术成熟、设备先进、操作安全,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6]本项目在启动之前,对选用的无水脱酸液产品进行了充分的技术验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无水脱酸液产品的纸样脱酸效果、脱酸后干热老化效果和不同字迹的影响进行了检测。[7]测试结论表明:无水脱酸液能够明显提高酸化纸张的pH值,具有较好的脱酸效果;可以提高部分纸张的白度,对纸张的物理强度没有明显影响;对档案的不同字迹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除委托第三方检测之外,本项目还在馆藏民国档案中抽取了部分不同纸张类型的档案进行脱酸效果测试。[8]该测试使用了精确度为0.01的pH值测量仪器,测量脱酸前后的纸张表面pH值。测量时在纸张表面对角线上选右上、中间和左下三个点。测试结果见表2,pH值普遍由4~6提高到7~9,各种类型的纸张都达到了良好的脱酸效果。
 
  三、纸质档案脱酸修复项目的管理与实施
 
  (一)本项目的管理规范
 
  本项目采用技术服务外包的形式委托专业的档案修复技术服务机构实施。在纸质档案修复技术服务项目的实施中,为了保障修复质量和档案安全,应遵守相应的制度、规范、文件和标准。纸质档案修复技术服务项目应在需求部门和外包服务机构的沟通配合下,按照档案调查、方案编制、合同签订、前期准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的整体工作流程,有序开展。本项目在启动之前,充分借鉴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制定了《安全与保密制度》《工作现场管理制度》《脱酸修复质量要求》等规章制度,充分保证项目的安全、有序实施。
 
  (二)本项目的工作流程
 
  在项目实施阶段,还编制了项目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明确工作流程各个步骤。以项目总目标为实施依据,加强流程的管理和监控,注重阶段成果的检查。
 
  《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4部分:操作指南》给出了纸张pH值测定方法,即使用平头电极的pH计,将待测档案放在洁净的台面上,于待测处滴1滴蒸馏水,将电极放在湿处,待读数稳定后,读取相应pH值。此外,档案不同部位的pH值并不相同,因此需要选取不同部位测其pH值,计算平均值,或了解不同部位的酸化情况。这种方法测试准确,但是耗时较长,并且会影响档案平整度,当脱酸档案数量巨大时,很难做到每一张档案都用pH计来检测。
 
  因此,在修复质量检查方面,本项目使用了测酸笔和pH值测量仪器两种检测工具。美国abbey测酸笔使用方法简单,检测速度快,笔迹呈现紫色即表示pH值大于7,可以用于快速定性检测。修复人员使用测酸笔,对每一张档案都进行检测。而pH值测量仪器的测试精度可以达到0.01,但是测试效率较低,并且需要润湿纸张,因此用于抽样检测。
 
  (三)本项目的实施
 
脱酸效果测试数据表
 
  本项目按照进度安排在2017年5月至9月之间紧张有序地实施,至项目结束时,完成了全宗3目录1的1~ 90卷,全宗26目录1的1~87卷和全宗27目录2的1~ 460卷合计637卷(约6.3万页)的民国档案脱酸工作。在修复质量检查方面,本项目实现了100%测酸笔检测和5%抽样率的pH值测量仪器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全部脱酸档案的pH值均为中性以上,实现了纸质档案脱酸修复项目的预期目标。
 
  四、结论与展望
 
  本项目在《规范》的指导下实施,有力地把控了项目的各个环节,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本项目在酸化情况调查、脱酸产品和方法的选择、修复质量检查等方面也积累了经验。
 
  纸质档案脱酸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项目只是一个小范围的尝试。笔者希望行业内同仁对脱酸后档案的保存方法、大规模全自动机器脱酸等课题展开研究,推进纸质档案脱酸技术的发展。
 
t3.jpg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DA/T64.1-2017)[S].
  [2]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方法(DA/T64.2-2017)[S].
  [3]李玉虎,黄丽华,张美芳,等.回顾与展望——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C].全国档案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2010.
  [4]张金玲,方岩雄.古籍文献的酸化与现代修复技术[J].图书馆学刊, 2011(8):24.
  [5]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3部分:修复质量要求(DA/T64.3-2017)[S].
  [6]李颖.无水纳米脱酸技术在纸质档案保护中的应用[J].云南档案, 2017(11):57.
  [7]陈玲,黄晓霞.非水相MgO脱酸体系在纸质档案脱酸中的老化行为——以书写纸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8(1):100.
  [8]田周玲.文獻用纸脱酸方法之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73.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324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