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William James Barrow,1904-1967)是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一位致力于图书纸张劣化原因及其补救之道的研究者。当他研究自己的家族历史时,发现图书馆内许多的旧书曾经修补过,并注意到旧资料碎化毁损的情形,引发他对纸张劣化问题的兴趣。他向一位玛丽安莲(Marian Lane)女士学习图书装订期间,经常参观国会图书馆,并观察到资料修补的方式,是将透明的织丝(woven silk)以浆糊黏贴在受损资料的两面。但是,他很怀疑这种修补方式的有效性。因为以蚕丝(silk)保存的资料,在20-25年后又会再次面临劣化的情况。公元1935年巴洛着手进行纸张劣化原因的研究计划,在1938年发明了一台以薄膜修补纸张的机械(laminator),以醋酸人造纤维(cellulose acetate)为材料制成薄膜,并在四边加上长纤维的棉纸(tissue paper),以强化薄膜的撕裂强度与耐折程度。这项发明改善了传统的修补方式,处理过程较为省时且有效1。

巴洛更重要的成就,是在1940年以实验确认酸性是导致纸张劣化的主因,在此之前,一般虽相信高含量的酸性是纸张劣化的元凶,但缺乏实证研究的根据。直到他检测新书、旧书后发现,劣化的资料含有高含量的酸性,pH值范围在3.0-5.5之间;相对地,保存良好的书酸性较低,pH值在6.0 以上,有些甚至呈碱性反应。有了这项实验的证据,巴洛开始进行纸张去酸的实验研究2。
1957年,美国图书馆资源委员会(Council on Library Resources)拨款给维吉尼亚州立图书馆(Virginia State Library),用以补助巴洛进行图书纸张劣化的进一步研究调查。1959年,维吉尼亚州立图书馆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馆藏劣化的原因与补救(Deterioration of Book Stock, Causes and Remedies)一书,1960年,又出版了他的耐久性图书的制作与测验(The Manufacture and Testing of Durable Book)。在巴洛去世之前,他仍持续进行温度、湿度对纸张寿命影响的实验,并且到英国协助制纸厂以永久纸印制“国家联合目录”(National Union Catalog)卡片的工作3。巴洛以其对纸张劣化问题的分析、处理而闻名于图书馆界,他的研究结果也为发展永久纸标准奠定了基础4。
参考文献:
1 : Frazer G.Poole, “Barrow, Wiliam James,” in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69)2, pp.257-258
2:同上 p.259.
3:同上 p.269-270.
4:: W, J. Barrow, Permanence and Durability of Library Catalog Cards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61), preface.
内容摘自:陈瑞文,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研究所硕士班,《图书馆办与无酸纸的发展》;刊发于《图书与资讯学刊》,35(Vov’00)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