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江苏:“红色记忆”档案修复

时间:2021-12-15 10:25:00 来源:江苏档案

难忘的“红色记忆”

这是一份形成于解放战争年代的《入党志愿书》,单页,正反两面书写。由于年代久远,纸张泛黄,字迹模糊,但从《入党志愿书》上依然可以看出,申请人名叫王桂英,江苏紫石县(今江苏海安)人,文化程度“二百字”,家庭状况“贫农”。虽然家境贫困,识字不多,但在“入党动机及思想转变过程”一栏里,她写道:“过去在做妇女工作时对党不认识,现在认识到参加党,为无产阶级奋斗到底,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者。”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饱含着一名年轻的革命战士向党组织的初心表白和坚定理想、服务人民的使命承诺。

《入党志愿书》记载,王桂英1947年9月入党,时年25岁。而在此之前,她早已参加了党领导的黄桥战役等革命活动。1945年5月,王桂英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新四军女兵,此后跟随部队参加了无数大小战斗。无论是干革命还是转业后,王桂英都将“听党话、跟党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作为自己的信念。

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形势紧张,人员调动频繁,由于特殊原因,这份《入党志愿书》一直由王桂英本人保管,在经历了枪林弹雨、炮火纷飞后,能够得以留存实属不易。据查,至1949年,江苏有党员24万多名,但是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入党志愿书》却并不多。因此,这一纸证书已远远超出其最初的意义,更是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档案技术修复“红色记忆”

几年前,75岁的老人陈新华,在整理母亲王桂英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张与自己同龄的《入党志愿书》。每每看到这张严重破损的珍贵档案,他都会想起母亲的革命经历和谆谆教诲,从此便萌生了修复这份《入党志愿书》的念头。为此,陈新华几乎跑遍了扬州大大小小修复文物字画的单位,但都未能如愿。直到今年9月,省档案馆伸出了援手。

《入党志愿书》修复前后效果对比

经过鉴定,省档案馆的修复专家深感困难重重。为此,他们为这份特殊的《入党志愿书》定制了个性化修复方案:首先对字迹进行湮化测试,适当固色后,通过局部潮水,揭下证书上原有的“补丁”并清洗胶水;喷水润湿整个档案后,用镊子、针锥等工具将档案理平,用吸水纸夹住每个碎片,分别放进压书器中压平,期间更换两次吸水纸防止霉变;干透后将平整的档案进行拼对,最后用省档案馆的专利技术“丝网加固”进行双面固定。

《入党志愿书》修复过程

“档案医生”完成这套工序后,原本破碎到几乎无法拿起的《入党志愿书》面貌一新。靠近观察,隐隐能够看到丝网的经纬纹路,但纸张上的内容不仅完全不受影响,字迹反较修复前更加清晰。为了便于证书原件的长久保存,省档案馆还对这份珍贵的档案进行了高精度仿真复制。

12月7日,陈新华老人接到省档案馆专家送来的修复原件和仿真复制件时,激动不已、赞不绝口,随即向省档案馆赠送了“档案医生守护历史 为民服务赓续血脉”的锦旗。这张历经75年、修复一新的《入党志愿书》,不仅为王桂英的儿女们留下更长久的珍贵记忆,也必将成为激励后代接续奋斗的宝贵财富。

来自:江苏档案,作者:徐尧丹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贵州石桥村古籍修复专用纸,走进故宫博物院
下一篇:安徽古籍修复师妙手“复活”古医书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