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谈馆藏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时间:2020-11-06 10:08:33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 第1期
作者:贾西沙
 
  【摘要】书画文物既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又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安全妥善地保护好这些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使其永远传承下去,是我们文物修复保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浅略地从馆藏书画文物的材质及受损原因、书画文物的科学修复保护、以及书画文物修复保护中的几点思考、结语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馆藏书画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关键词】馆藏书画文物;纸质文物;科学修复保护;病害特征
 
书画文物的保护修复
 
  中国书画继承了传统艺术精华,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成了我国的国粹,在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界被认为是东方的瑰宝。
 
  自从有了馆藏之后,书画作品的收藏所选用的材料通常是木质纸或者是绢帛等丝织品。这两种材质是有机物,如果长期保存,受温度、湿度、虫害、细菌、酸性物质以及人为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书画作品在馆藏时就会出现不利于书画作品收藏的现状。
 
  一、馆藏书画的材质以及受损的原因
 
  书画受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书画制作材料的因素,也就是书画遭到破坏的内因,另一个是书画保管条件如温度与湿度、光的辐射、有害气体和灰尘、霉菌繁殖等等,这也是书画受损的外在因素。
 
  首先,先来谈谈纸质文物的内因,纸的构成纸是由植物纤维经物理、化学作用所提纯与分散的纤维素靠氢键缔合而交结成的薄膜状物质。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植物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大成分。另外,还含有少量单宁、果胶、树脂、脂肪、酯、色素及灰分等次要成分。果胶、有机酸和酯在纸张保护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产生酸化物,使纤维降解,这是造成纸张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由于造纸原料中含有植物纤维,尤其含有木质素和果胶、脂肪、色素等成分,给纸张的危害埋下了潜在的因子,它也是决定纸质文物的粘连、脆化、粉化、整体炭化及虫蛀现象发生及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为此,要深入研究纸的构成,了解其受自然力破坏的量变、质变过程,探索各类材料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阻止或延缓书画的质变。修复用纸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麻纸
 
  麻纸就是以麻类纤维(萱麻和大麻)制的纸张。常见的有白麻纸、黄麻纸、麻砂纸、旱滩坡纸等。
 
  (二)藤纸
 
  藤纸早在晋代已有制作,到了唐代已在浙江、江西两省大量生产,其纸是用藤树皮的纤维所造。当时有白藤纸、青藤纸、黄藤纸之分。
 
  (三)宣纸
 
  宣纸是用檀树皮、稻草为原料制成的手工纸,宣纸属皮棉纸类,为我国唐、宋以来的古代书画所采用的纸。
 
  (四)棉纸
 
  棉纸又称皮纸,是以楮树皮为原料制作而成,质地细柔、富有韧性。从纸的纵面撕去,其断裂处呈现丝棉状,因而得名。
 
  其次,谈谈纸质文物受损的外在因素及病害特征
 
  1.保存环境
 
  书画作品在馆藏时,经常会出现变形、褪色、颜料剥落等情况,这和书画作品的馆藏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书画作品的保存环境必须确保温度、湿度适宜,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尘埃等书画的破坏。在建设馆藏时,室内的温度通常保持在15℃之间,在夏季高温时期,其温度不能高于25℃。室内的湿度要高于65%,通风设施要强,如果通风性不好,则书画作品的纸张就会出现酸性化的現象,紧接着就会生虫、生霉、发霉、破碎、颜色改变、字迹模糊不清、纸张变薄、霉烂成洞,使书画作品的纸质变脆、老化、强度降低,大大缩短其寿命。
 
  2.人为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工作人员疏忽造成的损失;读者不慎造成的毁坏;因科技力量不足等延误了纸质文物的修复,失去了抢救的最好时机。另外,还有人为的战争、偷盗等情形,各种灾害(如火灾、水灾、地震等)因素所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亦常使文物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3.病害特征
 
  馆藏书画文物属有机文物,易受光、温湿度、有害气体、虫蛀、鼠齿、霉菌的影响,易产生一些破坏现象,如一些珍贵馆藏字画失去原有的色彩;印章、图像发生褪变,模糊不清;许多纸张虫蛀、酸化严重、霉斑、锈斑等污迹残留不宜去除纸张颜色变黄、强度、耐折度等物理指标下降,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了纸张的使用寿命,极大地影响了纸质文物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二、书画文物的科学修复及保护
 
  (一)古代纸质文物保护技术
 
  纸质文献保护的历史很早就有了。早在汉魏时,人们就知道用黄蘖汁染纸避蠹的方法,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对书画进行装裱,用护封、护套保护古籍等方法也是我国古代保护纸质文物的方法,它不仅能够增加美观、牢固,也能起到防潮的作用;传统的保护方法不仅注重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对存放古旧书籍字画的建筑、环境等也十分重视,当书画库房湿度过高时,采用干燥剂吸潮,或者在梅雨季节用石灰或木炭作为干燥剂吸潮。
 
  (二)现代科技保护技术
 
  当文物保护者意识到保护书画的重要性之后,才着手研究纸张的保护。在20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研究造成纸张老化的因素——化学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现代科技保护技术应运而生。现代纸张保护研究的方法有以下主要类型:
 
  1.加固方法
 
  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最为常见的病害是脆化、残破和蛀洞等。对脆弱纸质文物的加固一般采用托裱法,此法从唐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如我们锦州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清代画家钱慧安的《隆中宝策》,这幅画破损比较严重,当时我们送到辽宁省博物馆修复的时候,画心中间部分不但起大的横棱,而且画心多处有虫蛀的圆洞,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就采用了一直以来加固文物的传统方法“托裱法”。但这种方法对正反两面有字或图案的纸质文物就不适用了。南京博物院研制的丝网加固技术可以对脆弱纸质文物尤其是两面有字的纸质文物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
 
  2.虫害和微生物的防治方法
 
  纸张因来源于木材,特别是古代的书画中掺杂着浓郁的墨香,其香料吸引着昆虫,所以很多昆虫把纸张作为自己的粮食。除此之外,纸张因受潮之后容易滋生霉菌,纸张霉变之后,对书画的危害无法估量。传统的杀虫剂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其成分因含化学物品较多,粘在纸张上也会腐蚀纸张,不利于书画作品的馆藏。我国书画馆藏专家结合我国中草药技术,从我国中草药里面提炼出高效无毒的环保型杀虫剂,能够有效地抵制昆虫对书画作品的损坏。如南京博物院研制的中草药杀虫剂、上海图书馆研制的除虫菊脂类杀虫防霉剂、上海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对黄柏进行提取而研发的天然防霉剂、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研制的以香叶醇为主的防霉剂等均得到肯定和应用。另一方面,物理防虫方法也逐步代替了化学方法。物理防治是利用高温、冷冻、辐射、充氮除氧等技术,使害虫致死或抑制其繁殖。我国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曾进行冷冻杀虫技术经验,实验表明,冷冻杀虫对有机质纤维强度、字迹、色彩均无影响,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杀虫方法。
 
  3.纸张字迹恢复方法
 
  纸张字迹恢复是档案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抢救书画作品的时候,会根据抢救对象、抢救器械以及抢救手段的不同,在机械抢救法、摄影抢救法、化学抢救法以及计算机图像抢救法这四种方法中选择一种。除此之外,我国还发明了lG显色固色剂恢复法、硫酸铵恢复法、黄血盐恢复法和单宁恢复法。LG显色固色剂恢复法在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银奖,该项恢复法由陕西省科技人员发明创造,并在全国多个省区大力推广,使用效果极佳。釆用褪色圆珠笔复写纸字迹保护剂是我国完成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并通过有关专家鉴定,该保护剂采用BAH、DAH恢复剂,效果较好。计算机图像处理法是利用DWH型文字图像处理系统恢复字迹。近年来,我国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该技术适用与字迹扩散、淡化、污染和纸张变脆发黄等纸质文献的保护。
 
  4.纸质文物保存环境改善方法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保存的环境是现代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增强,近几年来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在设计和建造时,都要求达到防潮、防虫、防霉、防尘、防震、防水、防火、防盗、防有害光线、防空气污染等功能与标准,并安装了现代化的温湿度调控、除尘与空气净化、防火、防盗、防震等设施。硬件的配制与安装大大改善了库房的保管条件,对防止文物材质的劣化、质变、虫蛀、霉烂、水火灾害及大气污染等病害的发生,发挥了抑制和延缓的作用。对一些特别珍贵的纸质文物,已采用密封充氮、除氧、调湿、控制小环境等方法加以预防。
 
  三、书画文物修复保护中的思考
 
  (一)馆藏纸质文物生存环境令人堪忧
 
  大多破损的古旧书画一般都积压在库房中,却不知,如果将那些有损伤的书画作品带病入库保管,这样对古旧书画极为不利,同时也对古旧书画自身的安全和长久的保管带来许多潜在的隐患。而这种隐患事先一般不容易察觉。然而,它对书画造成的破坏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有时很可能是损毁了!导致馆藏书画文物的悄然消失。
 
  (二)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纸质文物的保护贵在防,防做得好了,才是抓住了保护技术的根本,才能减少治的任务。因此,未来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开发应加强预防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绿色环保防治套装应该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如,研究开发适合纸质文物保存的纸张封套、纸质文物专用保管袋、文物箱、柜、囊盒、包装用的衬垫材料等,清洁环境用的清洁巾和清洁剂等。
 
  (三)破损馆藏书画应及时修复
 
  书画作品的保存环境如果不符合其保存要求,则其给书画作品所造成的损坏远远高于人为所造成的损坏。从数量上来说,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可能是单件或几件,而自然环境造成的损伤是大批量的。从损坏的程度上来说,人为因素只是局部区域的损坏或短时间的消失,经过抢救之后基本上能恢复原貌。而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坏是大面积的、永久性的、灭绝性的,书画作品完全被销毁,无法抢救修复。所以,书画作品的抢救修复要从初期做起,做到早发现、早修复,防患于未然,杜绝病情发展扩散。书画作品被损坏之后,如果用于研究,会使其破坏情况更加严重,不利于书画作品的研究。只有及时地加以抢救修复,才能避免书画作品再次遭到破坏,才能将馆藏书画文物流传于后世。否则,那些破损残缺的古旧书画就无法展出,只能放在藏品柜里,使有限的文化资源闲置,也可能对其长期遗忘,导致发现时已无法挽回其艺术生命。所以想让后人了解前人所创造的灿烂的书画艺术,就要对古旧书画作品进行及时修复、装裱和保护。
 
  四、结语
 
  总之,应将馆藏书画修复与保护工作作为博物馆重点工作。着力提升馆藏书画修复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促进博物馆对馆藏书画藏品的科学修复与保护,延长馆藏书画文物的艺术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有害因素对馆藏书画造成的损害。科学及时地保护、修复好馆藏书画文物,让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作为博物馆的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我们决不能看到这些不可再生的纸质文物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结束“生命”,我们不仅要更好地保护好书画作品的传世,也要让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吴春龍.吴春龙谈书画装裱[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
  [2]纸质文物保护标准培训讲义[M].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
  [3]陈晓琳.纸质文物保存与展示关系探索[J].中国文物报,2016(4):29.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272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