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山东省图书馆职业“修书人”:妙手补千年,全在十指间

时间:2022-04-25 09:46:50 来源:新华社 | 冯媛媛、朱晓光、邵金琛

毛刷、毛笔、小喷壶、镊子、锤子、大铅砣……走进山东省图书馆(下简称:山图)古籍修复室,几位古籍修复师正在修复明万历年间的古籍。在这里,一本本因虫蛀、受潮、酸化等损毁的古籍,到了他们手上,总能被“妙手回春”,延续历史。

山东省图书馆

古籍修复师杨林玫手里正在做的是明(刻本)《四素山房文集》的修复,它是一函八册,然后修完一册了正在压平,另外几册还在修复中。杨林玫从2007年开始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目前已经有15年年头,其老师是原止海图书馆的国家级修复师潘美娣,她是从2009年开始带她们这一批,老师常说最主要的就是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山东省图书馆修复的古籍

要注意的就是要和医生一样,每套书都不一样,得根据它们的“病因”来确定它的修复方法。古籍修复需要熟能生巧,但越是深入,越是如履薄冰。最开始的时候,只是能上手,慢慢从工作中体会到还需要精益求精,到现在来看,一直也就是刚入门,离修得好还有一定差距。

2007年,国家实施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就是为了传承古籍修复技艺,保存、保护中华古籍。杨林玫还说到,如今他们这个团队从最初的一两个人,到现在已经了8个小伙伴,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姑娘是1993年出生的,还有一位在意大利专修了文化保护和修复技术。在国外学习,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理论的学习,回来工作的时候就是把学到的这些理论付诸在实践上。

山东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王晔正在修复古籍

山图古籍修复师王晔介绍到,当你看到这本书,拿到手里的时候是破旧不堪的,在经过修复之后,变成了一本整理好且比较崭新的新书,这时就有很大的成就感。

如今科技创新正在让万千古籍重返“青春”,通过AI技术,实现古籍数字化检测、数字化解读等,让人们不需要接触古籍原本就能阅读古籍,用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了解古籍中的知识。

以上内容摘自新华社视频报道,记者:冯媛媛、朱晓光、邵金琛(实习)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古籍修复师们的习惯都是出自对古籍的敬畏心和责任心
下一篇:上海市档案馆 | 平均年龄30岁上下的一群档案修复“发烧友”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