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民国档案保护】第3期 现状:受损严重触目惊心,仅做修复是不够的

时间:2021-07-15 13:04:00 来源:锐立文保

多年前,中国国家图书馆曾经成立了一个“馆藏纸质文献酸性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课题组,经过监测发现,几乎所有馆藏民国文献的PH值都下降到了4.5。这个数值已接近强酸性,表明目前馆藏民国文献已全面受损。据粗略统计,发生中度以上破损的文献比例达到90%以上,而民国初年的文献更是100%受损,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破损的民国文献

对那些酸化比较严重的民国图书,多年前一些图书馆、档案馆只能采取用脱酸纸袋将它们与外界隔离、延缓酸化,甚至不予展览、不外借来应对。仅靠小心储存、就地修复就能拯救这些民国“宝贝”吗?“但也只是延缓而已,老化、酸化依然是不可逆的。”有专家无可奈何地说。

虽然这些年保护抢救民国文献的呼吁在全国得到热烈响应,不少档案馆、图书馆已经积极采取了措施抢救性保护民国档案文献,但力度和效果仍然有限。

四川锐立文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对苏州大学档案系民国时期档案酸化情况进行过调研(如下图),发现中度和严重破损依然高达60%以上(PH值4.0-5.5)。

民国时期档案酸化情况

那么,对这类纸质文物做修复处理是不是就解决问题了呢?这个问题需要这样看:若被修护的纸张仍然含有酸性成分,这类处置就仅仅只能起到对原件形体的加固及支撑作用,无法阻止酸对纸张纤维的继续水解和使纸张的持续脆化。因此,有必要在藏品装裱修复中对酸化的纸张进行脱酸处理。

【民国档案保护】相关推荐

第1期 看红色档案保护的重要性

第2期 比古善本更难保存的缘由——机制纸

上一篇:图书、档案纸张氧化,该如何防氧化?
下一篇:酸对纸质档案影响的实验讨论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