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古籍修复师:数小时精修几个洞是家常便饭

时间:2021-07-14 09:57:00 来源:中国国际电视台

中国东部港口城市宁波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重镇,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城中的天一阁博物馆,始建于明朝中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 。馆内现藏有近30万册古籍,其中珍本8万册保存完好。

天一阁历经数百年沧桑,这里的许多古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和腐烂,急需修复。

近期,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入列其中。这项古籍修复技艺并不需要复杂的工具,而是考验修复师的经验和技巧。从最初修复方案的制定和备用纸的选择开始,每一步都需要一丝不苟。

天一阁博物馆藏品修复部主任:王金玉

天一阁的藏品修复部主任王金玉从事纸质文物修复工作已超过40年。她表示:“工作时,我会把杂念放在一边,集中精力修复一两页纸。它给我带来了一种平和和活在当下的感觉。这就像是一种终生的生活艺术。”

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从明代开始一直口手相传,一代跟着一代,一代不负一代,一代超越一代,发展至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传承体系,整个修复过程大约包括14个步骤。对于“修书人”来说,最耗时的步骤是修补漏洞和破损的地方,花几个小时修理几个洞是家常便饭。

2020年,天一阁获批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跻身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的教学与传授机构。无论对天一阁还是王金玉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王金玉认为修复古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表示:“中国历史悠久,古籍丰富。作为古籍修复师,我们有责任去拯救和保护它们,并将它们传承下去,因为它们是历史的记录和我们文化的宝库。”

原文标题:古籍修复师让沉睡古书“复活”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修复古籍要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
下一篇:宫琳:止住酸化,加强保护,留住“纸”的分量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