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风雅颂|高冷古籍重生 修复行当升温

时间:2020-01-14 14:17:12来源:现代苏州

        向来一副高冷模样的古籍,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看得见。但对古籍修复师来说,古籍善本却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打交道的。几乎破损得面目全非的古书,在修复师的手下,能够得以还原,让人颇觉神秘,加上市场上古籍价格越来越高,关注古籍的人也越来越多,古籍修复就又多了一层神秘感。

 

 

       以前古籍修复都是师傅带徒弟,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古籍修复相关专业,很多年轻人踏足这个行业。但毕竟是与古物打交道,要沉得下心来才行,说白了,只有热爱,才会坚守。对于80后沈斌来说,古籍已成了他所热爱的生活一部分。

 

与古籍修复结缘

 

       在吴江图书馆专职做古籍修复的沈斌,是个80后,做古籍修复这份工作已有十多年。当年高考时,因为一时失手没能就读自己向往的学校和专业,最后选择了一个冷门专业:文物鉴定与古籍修复。

 

 

       在入行之前,沈斌对古籍旧物并没有什么好感,但天长日久接触得多了,每天浸润在古典文化中,渐渐地看到破烂的书籍就会莫名兴奋。沈斌说,古籍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字大墨黑,纸墨醇香,翻阅时会有一种别样的阅览美感,吸引你去欣赏,去收藏。许多古籍,因为是木刻本,字迹端庄典雅,竹墨书香,还有精美而又简朴的木刻版画,都带着现代书籍所没有的韵味。我们的现代书籍,大多用的是机械化纸张,容易酸化,而古籍所用的手工纸张,原材料大多是“麻构竹藤桑青檀稻瑞香”等,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原料,本就有种特殊的魅力。

 

       沈斌说:“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古籍,就算是那些满是虫眼的古籍也是另有一番趣味,每一本被书虫吃过的古籍,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蛀洞就像是艺术加工后似的,仿佛是书虫们吃的书多了,吃成了艺术家了。残破的书看得越多,遇到的破损类型也越复杂。如此宝贵的书,要是能修好它们,该有多好啊!也就是这个时候,自己内心深处开始去接受甚至是喜欢起这样一份工作,而不是仅仅当做赚钱糊口的差事,再后来就是各种学习,跑图书馆,博物馆,查资料,看展览,拜访老一辈的专家,渐渐地自己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修复工作,后来又多次参加相关类型的修复培训班,边学边做。现在想想,我真的要感谢那次高考,让我有了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简简单单又安安静静的幸福感,让我能静下心来去思考更多。”

 

古籍修复师的日常

 

       一个人,一本书,一堆浆糊,一只毛笔,一个镊子,一杯茶……铺开桌台,拿出工具,埋首于破损的书页、发霉的纸张中。所谓匠心,不过是耐得住寂寞。与多数行业要求快相比,修古籍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

 

       修复工作是一门特殊技艺,修书的人不能只是一个匠人,而要有一定的美学修养。从事修复工作不但要熟悉历史上各个时期典籍的版本与装帧形式,还要了解各个时期典籍所用纸张及不同地域的装帧风格,修复之前,要检测书的长度、厚度、酸碱度和白度。书籍损坏一般有好多种类型:虫蛀,老化,絮化,酸化,残缺,油渍,水洇,霉变,鼠啮等等。

 

 

       古籍修复的步骤流程网上有很多版本,但是科班出生的沈斌给记者列了一套专业的工序流程:书检测拍照留档,拆书,配纸,调制浆糊,修残补缺,喷水压平,折页齐栏,订书眼,上纸捻,穿线,拍照留档,撰写修复档案。

 

       古籍修复,需要有娴熟的技艺,工序大致相同,但每一本古籍都是不同的,规范与标准之外还需要区别对待,甚至要创新“研发”出新的修复方法来,这对从事古籍修复人员的素质修养及操作手法要求极高。且不说平时日常的一些修复工作,目前为止沈斌还修复过不少珍贵古籍文献,比如《吴江县志续》《册页》《墓志铭》《剑南诗稿》等等。

 

       据了解,吴江图书馆是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有线装古籍5.7万余册,其中善本达到8967册,地方特色文献100余部。目前,整个吴江只有沈斌一人在专业从事古籍的日常修复工作。守护这些古书,似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修复珍贵古籍《剑南诗稿》

 

       修复好一本书,就像医生治好了病人,如果医的是疑难杂症的话,那成就感就更大了。

 

       《剑南诗稿》作为陆游诗词全集,共八十五卷,收录诗词九千三百四十四首。沈斌拿到的明代毛氏汲古阁刻本(汲古阁,中国明代私人藏书楼和印书工场名称,位于江苏常熟隐湖之南七里桥,是明末毛晋创办的,故称为毛氏汲古阁)《剑南诗稿》,书页酥脆严重,纤维韧性差,修复难度大,但沈斌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本古籍的修复也让他赢得了同行的喝彩。

 

 

       在沈斌看来,纸张是古籍的一种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载体,在整个修复过程中:纸张是基础,粘合剂是关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浆糊),技术是灵魂。因此必须要熟悉纸张与水与浆糊之间的关系,以纸张为基础,科学合理的使用修复粘合剂,以修复工作人员的技艺为总的灵魂指挥棒,三者综合,把古籍修复工作做好。

 

       《剑南诗稿》修复的过程中,沈斌判断需要借助衬纸以及水的相互作用力来维持原书页的完整,因此修复以采用湿补的方法较为合理。可是问题来了:书页酥脆严重,残片容易在水的作用下卷起粘连,于是沈斌采用了两个方法。

 

       先选择一款好的喷壶,把液态的水转换成雾态。在处理酥脆老化的书页时,一定要选择雾化效果好的喷壶,水雾化的越细腻,润湿的效果越好,最重要的是酥脆的书页不会因为水的作用力而粘连成一块。

 

       再采用“闷”的方法。“闷”即不直接湿润原书页,将带有潮气的湿毛巾或吸水纸,平整地覆盖在书页上,待书页充分吸收毛巾或吸水纸上的潮气,观察其潮湿程度后进行合理的刷平操作,千万不能在太湿的状态下对书页进行刷平操作。

 

       《剑南诗稿》酥脆得比较厉害,通过使用传统的湿补补洞修复之后,书页还是不能正常地翻阅,于是沈斌采取了整托的方法,就如书画装裱中的托画心一样,对酥脆的书页进行整托处理以求加固,然而书页毕竟不是书画,整托之后,书页普遍增厚,同时书页僵化发硬,失去了原来的柔软,失去了翻阅如蝴蝶翩翩起舞的美感,取而代之的是犹如册页一般僵硬。为了使书页尽量保持原来的柔软度,几经试验,沈斌最后选择使用三亚皮纸对酥脆书页进行整托加固。

 

 

       在覆托操作中,沈斌用的是兑水调配的悬浮状的浆糊溶液,先在喷平的书页上刷上稀浆糊,然后请同事帮忙拉住将要覆背用的皮纸四角,略微高于书页的上方,用棕剧从皮纸中间开始往两边刷,直到把皮纸平整地全部覆盖在书页上。

 

       另一种方法是,取红色PVP板一块,将塑料薄膜刷平在板上,然后将三亚皮纸平展地放在薄膜上,皮纸先上水,在水的作用下,皮纸能够很自然地展平,然后在展平的皮纸上刷上稀浆糊溶液,浆糊溶液中的水分渗过皮纸纤维自然流走,剩余的部分保留在皮纸之上,用毛巾在皮纸四周适当吸收稀浆糊溶液中多余的水分,取下薄膜,将其皮纸一面覆到已经处理好的书页上,用棕刷轻刷薄膜,不能速度太快和用力过大,最后小心地撕下薄膜,因为皮纸极其地薄,书页背面又是毛面,很稀的浆糊就能很好地把皮纸的纤维与书页纸张的纤维粘合起来。皮纸整托操作完成,一本崭新的古籍惊艳亮相。

 

       如此宝贵的书,能修好它们,对古籍修复师来说,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Tips:什么样的书本才能称为古籍?

 

 

       古籍是指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1911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时间上限制了古籍的下限,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民国文献也逐渐算作古籍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