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筑梦计划”到阆中 明清古籍获“新生”

时间:2019-08-06 16:12:40来源:南充晚报

 

“筑梦计划”到阆中 明清古籍获“新生”

■ 南充晚报记者 伍罗文博 文/图


       查阅资料、 文字录入、数字扫描……弥足珍贵的古籍在“四川筑梦计划”的专家和大学生志愿者手中“重获新生”。日前,记者从阆中市图书馆获悉, 由于保护条件较差、手段落后等原因, 该馆8000余册古籍不同程度“生病”。为了让这些古籍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四川筑梦计划”帮助下,日前大学生志愿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走进阆中市图书馆,对古籍进行整理、复制、再造等。
 

古籍价值甚大 修复保护刻不容缓


       清嘉庆二十年木刻版《四川通志》、清道光元年木刻本《保宁府志》、清同治四年刻本《船山遗书》……在阆中市图书馆里,8000余册古籍记载了四川及川北几千年历史变化, 为研究阆中、 南充乃至四川的历史及风土人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8000余册古籍有很大一部分是明清时代古籍,不乏孤本。”阆中市图书馆馆长李翔云告诉记者,其中,上世纪80年代收藏的《四库全书》,在全国县级图书馆里是极罕见的。 在8000余册古籍中,还有清同治四年刻本《船山遗书》、清光绪三年刻本《曾文正公全集》、清道光元年(1821)木刻本《保宁府志》、清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四川通志》、清咸丰元年(1851)木刻本《阆中县志》等为馆藏珍品。

       李翔云表示, 这些古籍历史价值极大,但是由于长期保护条件较差,手段落后, 这些古籍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潮、霉蚀、虫蚀、絮化、粘连、磨损、酸化、变脆等现象,严重的甚至连翻阅都困难。“收集、修复、整理刻不容缓!”。
 

联手专家修缮 让古籍“活”起来


       日前, 记者在阆中市图书馆古籍书库看到, 一群身着红色志愿者服装的年轻人正在对古籍进行普查登录, 大家分工有序,联手协作。

       据了解,今年暑期该馆通过“四川筑梦计划”招募了8名爱好古籍的大学生志愿者, 同时聘请古籍保护专家共同开展古籍修复、整理、登录等工作。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普查情况录入电脑系统,并进行校对。这项工作看似轻松,但却需要十分仔细。”来自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王露告诉记者,暑假前夕,她通过“四川筑梦计划”报名,成为了阆中市图书馆古籍保护的一名志愿者。 虽然, 有时为了查询一部书的作者、年代、版本等要劳神费力,但却很有乐趣。

      “从去年6月开始,馆内工作人员已经对古籍进行了2次普查,今年7月开始进行第3次普查。”李翔云介绍,此次普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并将著述《阆中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大典。

       记者了解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3轮普查登录工作已经完成了1/3,预计在9月份之前将完成8000余册古籍的普查。随后,还将对普查出的破损古籍进行修复保护,真正让古籍“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