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让古籍修复技艺薪火相承

时间:2020-06-30 09:55:05来源:文献保护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揭牌仪式
 

   2020年6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正式批复全国申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的单位,增设吉林省图书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厦门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碑林博物馆、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桂林传习所7家传习所。至此,全国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达到32家。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
  古籍修复技艺是一项古老的技艺,其传统传承方式为一对一“师带徒”形式。为使此项技艺得到传承,2013年6月,国家图书馆挂牌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负责开展全国的古籍修复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的成立,接续了传统的“师徒传承、口手相授”的形式,建立了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可以更好地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提高国内古籍修复的整体水平。
 
  32家传习所附设于“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覆盖全国22个省市,不仅包括古籍修复技艺传承,还涵盖石刻传拓、木版水印、经版雕刻等传统技艺;不仅涉及公藏单位,还纳入了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这样的私人机构。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组织下,各传习所借助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开展区域内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工作,并逐级下设修复工作站,建立市县级古籍修复室,完善修复技艺传承体系。传习所聘请国内技术精湛的专家担任传习导师,他们中有国家级非遗传人、省级非遗传人,还有其他顶尖的古籍修复技艺专家。在导师的指导下,200多位学徒成长为古籍修复领域的中青年骨干,尤其一批80后、90后年轻人经过多年培训,日渐成长为成熟的古籍修复工作者。他们中1%具有博士学历、10%具有硕士学历,80%以上是本科学历,我国一支由老、中、青修复人员组成的修复队伍逐渐形成。
 
  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传承非遗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社会合力共同面对、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