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纸质文献修复工作中自制修复用纸的运用

时间:2021-05-24 17:32:00 来源:许继香

纸质文献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手工纸张有纸寿千年的美誉,但由于保管条件的限制,纸质文献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造成书籍内容上的缺失,纸张寿命的缩短,给我国文明传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保留下来的珍贵纸质文献中有2000多万册需要修复,且这些纸质文献形式多样,从内容上分,包括古籍、字画、信札、地图、拓片、档案文书等。从纸张种类可分为机器纸与手工纸两大类,古代线装书籍纸张以传统手工纸为主,纸张颜色多为黄色与白色两种,修复用纸相对易得;近现代纸质文献纸张多为机器纸,在纸张颜色、厚度、质地、纹路上和当下生产的纸都有所不同,这些问题给修复工作中匹配修复用纸带来了困难。针对这类问题,作为新一代的古籍修复师在修复过程中更应多思多想,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也要有适当的创新意识。本文针对近现代文献修复中修复用纸的选配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工作中的许继香

本文作者: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许继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服务于纸质文献修复与保护工作中,从传统手工修复到机器纸浆修复再到手工纸浆修复,都是古籍修复前辈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成果。作为后辈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选用哪种修复方法,其中修复用纸的选配都是最重要的修复环节之一。随着国家对纸质文献保护修复工作的不断重视,尤其近些年更加重视对近现代纸质文献的保护,给修复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些新的问题。近现代革命文献的纸张不同于古代书籍,修复用纸的补配成了修复工作中最难解决问题,我将在下文中阐述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如上文所述纸质文献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手工修补、机器纸浆修补和手工纸浆修补三种。传统手工修补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技艺,适用于各种破损等级纸质文献修复。上世纪60年代后欧美国家使用纸浆补书机修补文献,提高了修复的效率,但机器修复更适用于西方纸质文献的修补,中文古籍适用性相对较弱。20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图书馆邱晓刚潜心研究手工纸浆修复技术,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20世纪90年代国家图书馆研制出了适合我国传统纸质文献修复的纸浆补书机器。多年的纸质文献一线修复经历,实践了不同的文献修复方法之后,让笔者一直在思考无论是机器纸浆修复还是手工纸浆修复,都是把纸张还原成纸浆后,用纸浆修补破损纸质文献的,也都是运用造纸的原理。笔者受纸浆修复的启发,根据纸浆修复的原理,结合在近现代文献修复实践中匹配不到合适修复用纸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探索。

纸质文献修复中,古籍修复用纸大部分为竹纸和皮纸为主,由于中华古代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时到今天,这样的修复用纸还在生产,工艺水平虽略有差异,但大部分能满足修复使用,更何况,历史长河中还有一些古纸保存下来,古籍修复用纸的选配基本不存在困难。但区别于古籍,近现代文献所用纸张大多来自机器制造,也都是西方技术的舶来品,尚未形成稳定统一的生产线,往往是每家造纸厂生产的纸张在厚薄、颜色、纹路上都存在差异,这样的差异性造成印刷出来的文献,在今天修复它的时候难以找到合适的修复用纸,而纸质文献修复中对修复用纸的选择需考虑质地与原材料保持一致、颜色宁浅勿深、厚度宁薄勿厚的原则。综上造成今天我们在近现代纸质文献修复中选择用纸时存在极大的困难。

一、“吴煦档案修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008年我单位承接一批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吴煦档案”纸质文物的修复任务,笔者也有幸参与其中。这批珍贵纸质文献1953年发现于杭州,1959年后存于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2008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委托我单位启动修复整理工作。“吴煦档案”内容丰富,括有奏稿、釐金帐册、军需底册、信函手札等多种方面的文书。该文献都与当时的苏松太道吴煦本人相关联,故总称为“吴煦档案”。这批档案所涉及的内容有珍贵的历史价值,都是当时晚清中高级官员的日常公务往来文稿吴煦所任职时期、地点均都是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过程一致,对当时清朝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史料都有实物佐证,它不仅仅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实物资料,也是对18世纪以来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全记录,是毌须辨伪的第一手资料。“吴煦档案”因保管不善,遭严重的虫蛀损坏。但在修复实施过程中“匹配修复用纸”这一环节给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因吴煦档案纸张颜色特殊多样,有红色、玫红色,绿色、淡绿色,紫色、淡紫色等等。修复当年因匹配不到修复用纸,特向手工造纸厂定制了一批手工色宣,以红、黄、蓝三种色调为主,其三种颜色深浅不一。修复用纸确定后,修复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件信札的修复,信札纸张颜色是陈旧的红色,而定制的这批纸中红色补纸颜色鲜艳,厚度也与文物本体略有不同,显然并不是最佳的修复用纸。但是信札破损严重,本着“抢救为主”的修复理念,经双方讨论确定先将其拼补完整,保证信息内容的安全。修复用纸选用新纸经过古法做旧后再使用,虽符合修复原则要求,但仍存在一些微小问题,也给笔者心中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缺憾。

二、手工纸浆修复对自制修复用纸的启示

2003年在校学习期间,对手工纸浆有所耳闻,并亲眼目睹破损古籍修复后的状态,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系统学习纸浆修复,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实践传统手工修复,虽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因此对纸浆修复方法没有深入了解。参加工作后才对纸浆修复有所了解并尝试用此方法修补古籍书页。2013年单位承接一批存于南方的古籍修复任务,南方的古籍破损极具地方特点,因气候潮湿虫蛀较多,这批古籍被虫蛀的满目疮痍,无法翻阅。熟练的修复师用传统手工修复的方法,一天只能修复一到两张,修复费用完全不够人力成本,当然用托裱的方式可以加快修复速度,但本着最小干预的原则,并没有采用此修复手段。保护修复的同时也要考虑给后人留下修复空间。在请教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邱晓刚老师后,决定尝试用纸浆修复。有了传统手工修复的基础手工纸浆修复学习起来要简单的多,但修复工作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初次接触手工纸浆修复并没有留下好印象,纸张均匀度与厚薄控制不好,尝试修了两张之后并没有找到要领,修补后的状态达不到预期效果,暂停了手工纸浆修复的学习。时隔五年后的2018年,笔者有幸加参加“江苏省古籍修复高级研习修复班”,授课老师是邱晓刚老师,本次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天,但是这十天内让我对手工纸浆修复有了重新的认识,邱晓刚老师的悉心指,使我改变了初次使用手工纸浆修复的印象。手工纸浆修复相对传统手工修复而言,对手的灵巧度要求并不是很高,手工纸浆修复更注重于找到手感,在纸浆浓稠度的调试,滴管高度与滴浆速度的控制三方面系统的把控。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笔者对手工纸浆修复有了细微深入的学习实践,掌握了纸浆修复的技巧,使我在今后的纸质文献修复工作中有了别样的启发。以下是笔者学习手工纸浆修复后对自制修复用纸的几点启发,根据手工纸浆修复和机器纸浆修复的原理,尝试自制近现代纸质文献修复用纸的一些案例。

三、自制修复用纸可以改变补纸的颜色、纹路、厚度和大小

在阅读文献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古籍修复中修补用纸的颜色往往可以通过染色的方法改变,技术高超的修复师完全可以把颜色做的和原书一致,但改变补纸纹路、厚度方面,可以借鉴的方法不多,而自制修复用纸在纹路、厚度和颜色上能够灵活把控。下面谈谈研究过程。 

1、自制修复可以改变补纸的颜色

颜色方面古人通常采用染纸等方式改变补纸的颜色,但染色多少会给文物本体带来一些危害,然而在研究过程中,用纸浆修复,也可以解决颜色的问题。

实验一:在“吴煦档案”修复之后,笔者并没有停止思考特殊颜色纸张修复的问题,曾在旧书网寻购类似于“吴煦档案”的纸质文献做修复试验。所购买的是一张书信,红色单页手工纸,主要破损为虫蛀,有帘纹。修复用纸选用的是当时“吴煦档案”修复时所定制的红色宣纸,但选定的补纸颜色深浅难以达到要求,不能直接用来修补。于是尝试把颜色深和颜色浅的纸张按比例搭配。将纸张破碎后还原成纸浆,调配出颜色适中与原纸接近的修补用纸。因为用量小,本想用手工滴补纸浆的方法直接修补,但是后来检测后发现信件本体遇水掉色,如用纸浆修复的方法,长时间的浸泡于水中信件本体定会失去原来的颜色,改变了原貌,违背了修复的原则。于是又换一种方法尝试,将调配好的纸浆用手工纸浆修补的方法滴出一张纸。纸张滴制好之后,隔水加热金属容器,将纸张从竹帘上揭下贴于金属容器的平整侧壁,烘干后用传统方法进行修补。

实验二:笔者曾给一位藏书友人修复一套古籍,此套古籍封面是瓷青色手工纸,因瓷青色封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得暗淡陈旧,已很难匹配到合适的修补用纸,传统手工造纸厂购买的瓷青色封面纸太新,颜色鲜亮。如直接用来修补,补纸颜色搭配显得格外突兀。不仅不美观还违背了古籍修复用纸宁浅勿深的要求。想过用染色的方法快速解决颜色的问题,但是染色是古籍修复中比较忌讳的修复措施,很多染色的补纸,用于修复后会出现颜色渐渐变深的现象,甚至有些染料掉色会给文献本身带来污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后来笔者也尝试用自制修复用纸的方法,利用两种颜色或多种颜色的手工纸张进行比例搭配,还原成纸浆调试颜色,颜色调配好后用纸浆修复的方法或抄纸的方法方得到合适颜色修复用纸,经过两次实验调整修复用纸的颜色,效果可观。解决了颜色的问题。因本次修复缺损面积小,补纸用量少,纸质文献遇水不掉色,所以直接采用手工纸浆修补的方法。下图为瓷青色封面利用自制修复用纸的方法修复后效果图。(因拍照光线问题造成修复前后颜色有所差距)

古籍修复前的原貌

古籍修复前的原貌

修复中的古籍封面

修复前的古籍封面

修复后的古籍封面

修复后的古籍封面

2、自制修复用纸可以改变补纸的纹路与厚度

机器纸的造纸工艺及方法与传统手工造纸工艺流程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使用制纸器具不同,纸张的纹路也不同。机器纸因不使用传统竹帘抄纸所以没有帘纹,而是比较密的网状纹,这批纸质文献损坏后,无法匹配到合适的修复用纸,尤其是帘纹上存在明显差距。导致很大一批近现代纸质文献只能用传统的手工纸修复,尤其是破损面积大的,修补后显得不是很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选择自制修复用纸,抄纸器具选用较密的网状纱布框,这样抄出来的纸张纹路就与文物本体保持一致了。

实验三:笔者曾在修复工作中遇到一张缺损半页的近现代纸质文献,虽然只是缺少一小块,修复难度也不大,但是找遍整个纸库也没有找到一张合适的修补用纸,后来选择两种纸张,将其制成纸浆,用网状纱布框重新抄纸,用此纱布框抄出来的纸张纹路与颜色都与文物本体纸张非常接近。重新抄纸的过程在重塑纸张纹路的同时也调整了重抄纸张的厚度,解决了传统手工纸修复近现代文献,不仅在纹路上无法保持一致,在厚度上也无法统一的尴尬问题。机器纸与手工纸厚薄差距较大,如手工纸太薄或太厚,修复完成后会因厚薄不一致而造成书页不平的现象,修复师通常会补两层或者更多层来达到补纸与原书页厚度一致,这样修复需要在每层补纸之间涂抹浆糊连成一张较厚的补纸,但过多的使用浆糊不仅会造成修补位置的纸张硬挺,纸张所受水平剪切力也被颠覆。同时,也对后期的保存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保存不当就很容易出现虫蛀和微生物损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将选好的纸张还原成纸浆进行重新造纸,从而调整再造补纸的纹路与厚薄。下图为改变纹路后的修复用纸。

改造前的修复用纸

改造前的修复用纸

改造后的修复用纸

改版后的修复用纸

3、自制修复用纸可以改变补纸的大小

相信很多资深修复师在修复中都有收集零碎修复用纸的习惯,修复过程中,偶有合适的旧纸,但是纸张大小不一定满足破损面积的使用,遇到这样的问题笔者在修复过程中,尝试将旧纸还原成纸浆后重新造纸,改变补纸的大小。

实验四:2017年,笔者第一次接触较多的珍贵民国纸质文献修复,就意识到民国文献修复用纸匹配的困难。自此之后便留心收集一些老旧纸张,甚至一些废旧报刊的空白边条,以备纸质文献修复工作中的需要。曾在一次修复工作中遇到一张民国时期报纸的修复,此报纸缺损面积较大,无合适的修复用纸。恰巧笔者收集的废旧期刊的边条纸张质地与报纸一致,颜色也合适。只是废旧期刊边条的大小不够破损面积使用,于是笔者利用自制修复用纸的方法将废旧边条还原成纸浆后进行重新抄纸,改变了原来废旧期刊边条的大小,满足了修复需要。以下为报纸修复后的效果。

废旧杂志边条

废旧杂志边条

修复前酸化的民国报纸

民国报纸修复前

修复后的民国报纸

民国报纸修复后

近几年笔者接触近现代民国文献的修复较多,民国文献纸张颜色丰富,没有帘纹,尤其单页文献纸张厚薄差距大,修复用纸的匹配相当困难,为了后期修复使用方便,笔者利用2008年为“吴煦档案”订制的一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色宣,改造了一批色纸,以备今后的修复工作使用。下图是分别以瓷青色与黄色,竹纸本色与瓷青色按不同比例调配后的色样,可为后期自制修复用纸调色提供参考。

结束语:

纸质文献修复源自中国传统非遗手工技艺,虽是历经沧海桑田,有传承也有创新,有湮灭也有振新。但在修复实践中我们遇见的一些问题与困难仍然值得去探索,去思考。纸质文献修复方法纷繁多样,不管选择那种修复方法,都要实践得真知。纸质文献修复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每一种修复方法都有它的利弊,技术本身不带有对错的原色彩,只因修复理念的不同,修复目的的不一,选择存在差异。笔者认为在实际修复实践中不轻易否定或肯定一种修复方法,要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因为只有亲自体验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自制修复用纸的方法可以改变补纸颜色、厚度、纹路,在匹配不到修复用纸时特别是在近现代文献修复时可以尝试用此方法。


原标题:许继香:纸质文献修复工作中自制修复用纸的运用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微信号征文稿件

作者:许继香,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博物馆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
下一篇:川渝两地档案馆携手发布“印记100”,馆藏红色珍档名录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