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民国文献合作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时间:2020-12-17 11:02:12来源:《商情》
来源:《商情》 2020年5期
作者:谢蕴
 
  【摘要】民国文献不仅全面记载了我国民主共和到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历程,同时也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及最终所取得的革命胜利果实,是撰写了中国近代发展历程的伟大篇章。民国时期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且具有很高社会文化、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还对中国的文献发展具有着推动的意义。
 
  【关键词】民国文献  历史价值  学术价值  保护
 
民国文献保护
 
  民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民国文献是反映此时期关于社会涌动和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载体。民国文献的合作保护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其开发利用更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话题,接下来我们就以民国文献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以及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为思路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民国文献的背景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从帝制时代进入共和时代,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族共和体----中华民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被取代,这期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转型期,被称为“民国”。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还是军事都呈现出显著的特点,与以往任何时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此期间全国所呈现出来的文献数量也大大超过以前的总和。文献真实记录了民国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经济发展、军事对抗、政治纠纷还是文化的传承都实实在在的被记载于文献中,为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保留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民国文献的价值
 
  (一)民国文献的历史价值
 
  由于民国时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折时期,民国文献作为记录和反映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诸多方面的主要载体,从各个方面都记载着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民国时期的各类文献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其历史价值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例如毛泽东主席在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所著述的文章《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当代人研究抗日统一战线的由来和发展意义。
 
  (二)民国文献的学术价值
 
  民国时期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黄金阶段。在暂时摆脱了当时的政治权威控制下,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或在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汲取西方人的文明因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者全盘西化,确立了有别于传统形式新的研究形式,取得了史上較高的学术成绩。在此期间出现了多种思潮、多种流派的学术著作,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架势。因此,后人也把该时期称为“第三个诸子百家时代”。学术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不断涌现出一大批文学人才及学术家,他们先进的文化思想,学术观点,人文修养及立场都被广泛传播,各出版机构或组织争相为其出版学术成果。此时,大量的学术论著和许许多多的学术群体应运而生。如学术史上著名的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以及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等著作就是中国论述哲学方法和逻辑学的开山之作;而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就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为核心而成为唯物史学派的经典之作。在这一时期众多学术大家的名篇之作,将民国的发展及现状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历史的逐渐演变,许多反映民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言论被遗忘、被忽略、被淡忘,因此,直到现在民国时期的文献资料也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史料。
 
  (三)民国文献的艺术价值
 
  民国时期正处于出版业发展的高峰期。清末,随着国外印刷技术传入中国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国年间,在我国西方印刷技术和中国传统的印刷技术并存于世,因此就造就了民国文献印刷版本的形式多样化。例如民国时期翻刻印制清朝袁江的《蓬莱仙境图》,印刷品形象逼真,不仅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绢画的印刷特征,还能体现出原作者的神秘勾画感,充分体现出民国艺术的珍贵价值。
 
  (四)民国文献的史料价值
 
  民国文献的史料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数量多、内容丰富等方面。由于近代外国印刷技术的传入和运用,致使民国时期的文献日益增长。据估算,民国时期的文献数量超越了我国历史数千年来文献的总数量,并且民国文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上包括了时政、法律、经济、文化、科技、医学等诸多方面,形式上涵盖书籍、各种期刊、电影海报、商品广告及唱片等等,由此可见,民国文献的内容颇为丰富。
 
  三、民国文献的保护对策
 
  民国时期文献全面记载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光辉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与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各单位应对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工作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防止民国文献的历史史料出现断层现象,国家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帮助民国文献的延续生命。
 
  (一)加大对民国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工作
 
  对于民国文献的保护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民国文献保护工作,首先针对民国文献的特点建立工作机制,制定业务标准规范,开展试点工作,建立申报试点的专家评估制度,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由于对民国文献的脱酸处理的成本较高,再加上民国时期文献保存既有纸张酸化、脆化、老化加剧的问题极为严重。因此,再生性保护工作成为了民国文献至关重要的唯一路线。
 
  (二)加强民国文献的补救措施
 
  民国后期,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受到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的影响,文化事业停步不前,但个别省份的文化事业仍在动荡的岁月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已存了大量的文献,但其多散落于民间,对于这部分存留下来的民国文献资料,要想进行收藏和保护就要有针对性地补救措施。首先必须要彻底完善民国文献保护制度及要落实的政策;其次还要完善对民国文献保护法的法律体系以及对民国文献的遗迹给出明确的界限;最后,我们还要确定好民国文献的保护措施准则,加大力度丰富征集策略。例如,委托当地各图书馆及历史研究所创办征集网站,让工作人员深层次地对基层进行调查寻访,利用图书馆的活动和网站的传播长期面向社会进行征集,加强对民国文献的补救措施和保护。
 
  (三)栽培对民国文献的新生力量
 
  民国文献的保护触及的学术领域比较广泛,管理人员也要面面俱到、精明能干,并且也要掌握丰富的专业性知识技巧,对民国文献的整理和推广有所了解,总之,这是一项极其具有挑战性和专业性的工作。由于大多数人的专业素质、人文素养与人文观念都不适合民国文献保护的需求[4],国内这方面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因此,若要栽培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对象,就要开拓人才流入的渠道及发展产生人才的途径,加大力度引进专业知识及素质过高的对象,健全对民国文献保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体系,提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并且要对民国文献保护对象建立合理的激励措施,如果有在民国文献保护工作上作出好成绩的人员,就要对其给予相应的奖励并进行表扬,提升民国文献保护对象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民国文献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自从启动了民国文献保护计划的项目以后,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专家们的重视。因此,如何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有效的展开研究整理工作和如何为民国文献研究者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值得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首先,分层次的对文献进行开发和利用。民国文献的更深层次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会对蕴藏的民国文献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还会根据更深层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重新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全新的历史信息系统,根据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对数据整合与民国文献联合目录系统的整合,集结海外文献整理,既是对已有相关成果的发展与突破,也是对民国文化、民国文献以及民国旧体文学史整理与研究的大规模拓荒,其应用价值与社会价值应受到高度重视。
 
  其次,由于各种有关民国文化数据库的悄然出现,为民国时期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民国文献的全面整理是对民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尊重,也是对近代中国文化的一种鞭策,将其文化精神延续,并且为民国文献分的种类、整理、分类和鉴定进行统筹化管理,全面体现民国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再次,由于民国文献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图书、期刊、著作及个人信函,还包括了事实图片等,这些种类的整合,都要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的开发,使其通过数据整合,来建立统一、标准并且规范的民族数据库,进而更好地为民国文献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便利的条件。
 
  最后,有效地实施对民国文献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加大对民国文献投资力度,还能扩大民国文献在全国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进而推动历史文化建设及传承中华近代文明的决定性意义,提高对民国文献的认知及开发利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文献保护与开发利用不仅能延续历史文献的寿命、传承民族文化,还大大提高了学术发展的研究质量,对民国文献进行保护和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更是民国文献信息整理责无旁贷的一种责任。因此,民国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再生性。
 
  参考文献:
 
  [1]蔡迎春.民国文献研究现状与特征分析——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1).
  [2]袁小慧.一部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的重要论著--评吴效刚《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5,(10).
  [3]陳功文.民国文献发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05).
  [4]陈桂香.民国报纸的价值与保护对策[J] 图书馆学刊,2014.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301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