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浅析馆藏纸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时间:2020-11-12 09:46:45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1期
作者:吕毅
 
  【摘要】我国久远的文化长河中数不尽的文化瑰宝灿若繁星,而纸质文物不仅记录着无数珍贵的文化景观,更是推动全世界文化发展的造纸术发明的最好体现。本文分析了当前纸质文物的保存现状、保存环境和常见展览形式,并针对仍有缺失的纸质文物馆藏方法寻求科学现代的纸质文物保存和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和革新纸质文物的的保护修复工艺,加强馆藏纸质文物的合理利用,力求全面展示纸质文物中饱涵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增强其现代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和表现力。
 
  【关键词】纸质文物;修复保护;展览方式;合理利用
 
纸质文物保护
 
  博物馆的根基是馆藏品的数量与质量,保障馆藏品的安全和状态的稳定不仅是保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利于博物馆发展、文化内容传承的长远考虑。纸张虽然享有“纸寿千年”的盛誉,但古法制纸中大多加入了树脂和动物胶淀粉等有机质,装裱时也难免使用浆糊进行固定,这都为微生物对文物的腐蚀、侵害提供了条件,因此,纸质文物的妥善维护和使用已成为文物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县级博物馆纸质文物保存现状及问题
 
  (一)县级博物馆的意义和职能
 
  县级博物馆虽然是我国博物馆体系中较小的单位,但其存在意义十分重大。县级博物馆的职能丰富,是对外宣传地方文明成就、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和发展历程的重要窗口,是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文化名片;对内记录了本地区的文化精髓,强化了文化内核,增加群众的文化内涵并提升了文化自豪感,增强了县级城市文化发展的驱动力;小范围内填补了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空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和文化需求;大范围内提高了我国历史记录的完整性,提高了国家文化建设的全面度,为我国文化交流和永续传承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也响应国家全面进行文化建设的号召,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更好地体现了文化瑰宝诞生于人民又服务人民、人民共享的理念。
 
  (二)县级博物馆纸质文物保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县级博物馆馆藏的纸质文物主要包括字画、书籍、书信、报刊等。因规模较小、馆藏较少、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当前纸质文物的保存状态不容乐观。如纸质文物的库房环境对温度、湿度、光照、昆虫微生物等影响文物保存状况的因素管控不到位;没有足够的文物储藏空间,导致“多物一匣”的现象出现;没有相应的文物储藏工具或更新换代不及时,甚至存在用信封袋、报纸和宣纸等封装存放的情况;展览环境消毒不全面;文物保管队伍缺乏先进的文物修复工具和技术指导,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等情况并不少见[1]。
 
  当前,县级博物馆纸质文物保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纸质文物保存空间不足、修复保存文物的设备落后、保存条件差;文物的展览环境不达标,选用错误展览方式易使文物受到二次伤害;缺乏专业的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不仅不利于纸质文物的修复、展览和储藏,还影响着博物馆的管理、经营和宣传;缺乏对纸质文物的重视,相比其他尺寸大、来历著名、展示效果好、具体性强的文物,纸质文物缺乏吸引力,但纸质文物不可谓不重要,也不能因为展示效果不足而减少在纸质文物保管和展览上心血的倾注,应防止纸质文物落入束于高阁、鲜有人知的窘境;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滞后,特别是在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编制与实施上,由于缺乏相关人才,预防性保护难以完善和落实,导致纸质文物修复不及时、修复效果差。
 
  二、针对现状,加强馆藏纸质文物保护
 
  (一)纸质文物的特征
 
  纸质文物特征主要有:纸质文物类别丰富,如书画手稿、报刊信件等;单一文物的内容往往也十分丰富,如多彩的画作、书画结合的典籍等;不同的纸质文物使用的书写绘画原料不同也增加了纸质文物维护的工作内容。
 
  文物保护价值划分仍不明确,一部分管理者认为年代越久远则文物价值越高,另一部分主张重视文物中包含的艺术性和历史意义。未能统一地确定纸质文物的收藏价值导致纸质文物的保管不善和过度保管的问题时有发生。
 
  纸质文物对保存环境的温、湿度都十分敏感,温湿度可以影响纸质和书写文字图画的颜料的稳定性,也对保存环境中的微生物等危害文物品质的因素有着较大的影响。根据这一特性,藏品库房和展示柜等区域应保持合适恒定的温、湿度,忽高忽低的温度变化会使纸张纤维胀缩起伏,降低纸张的机械强度,导致纸张变脆、容易断裂,加速了纸张的老化。过高的湿度会加速损害纸张纤维,使纸张容易破损、变形和腐烂。
 
  (二)纸质文物的损坏原因
 
  一是纸张本身主要成分为植物纤维等有机成分,分解老化速度快,长久保存不易;二是过大的温度变化差异不仅会使植物纤维快速进行热胀冷缩导致纸张变脆易碎,温度过高时还会加速水分蒸发产生较多的水蒸气,导致纸张受潮。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纸张文物的保护;三是湿度过大会导致纸质文物受潮,滋生微生物、加速纸张成分分解、作为文物内容的书画也易发生褪色,不仅危害了文物的保存,还有可能降低文物的研究价值;四是阳光直射对纸质文物也会造成很大危害,易使文物内容褪色分解、使纸张纤维失水变脆,降低纸张的抗张强度;五是将纸质文物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会直接让有害气体与纸张相接触,有些气体与水接触形成酸性物质会腐蚀纸质文物;六是博物馆未做好消杀工作,在纸质文物存放、展览过程中受到虫蛀,如若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将对纸质文物造成毁灭性伤害;七是受到微生物污染,危害纸质文物存放的微生物主要有青霉菌、曲菌等,它们不仅以纸张中的有机物为食,而且在生长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色素,污染文物的内容,并产生黏性物质使纸张粘在一起,极大地增加了纸质文物的维护难度;人为因素导致纸质文物污染破损,管理者不当的保存、拿取的方式会磨损甚至破坏纸张,错误的展览方式也会使纸质文物被汗液等污物所污染,这些人为破坏行为都大大地减少了纸质文物的使用寿命[2]。
 
  (三)保护纸质文物技术和方法
 
  结合日常纸质文物保管和展览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文物保存环境和技术的改善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改善文物库房条件。包括重新粉刷老化和受腐蚀的墙面;设置专用的换气设备;配备24小时工作的柜式空调、除湿机,精密调控库房温湿度;使用樟木做隔板的金属柜架放置纸质文物等。
 
  二是更新文物保存设施设备和文物保护技术。增添纸质文物专用保护囊匣;使用等离子脱酸技术,喷洒脱酸溶液或用温和的碱性物质中和纸张中酸性成分延长纸质文物的寿命、使用加固胶修复纸张纤维、隔绝氧气存放纸质文物等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
 
  三是防止文物发霉、受虫害。精确管控库房温湿度,减少霉菌虫害滋生。实践经验和研究结果表明,纸质文物保存和展览环境的温度宜稳定在20℃,湿度处于50%到55%之间时,霉菌处于休眠状态,害虫活动减缓。同时要保证空气的清洁,着重检查书脊、折痕等易滋生霉菌處,定期用稀释至浓度较低的漂白剂对藏品储存柜擦拭消毒;定期使用熏蒸法,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用化学药物进行熏蒸杀虫。
 
  四是提高文物保管人员的保护文物知识能力。博物馆管理者和文物管理员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科学,才能让文物状态稳定、文化长远流传;健全文物分类、文物价值评定和文物修复、保存和管理机制,保证“技能管理两手抓,两手到要硬”,提高文物保护者的技能水准和知识储备量,研究更有效的纸质文物修护方法,完善整个文物修复风险管理机制,保证保护工作稳定、有序进行。
 
  三、增强展示力度,让纸质文物焕发新生
 
  (一)加强展示,拉近距离
 
  历史和文物的深奥性有时会让人望而却步,其内涵的丰富性也使有关知识难以普及。应该精选好纸质文物,挖掘出文物所包含的故事性,展示出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比如,可以经常举办馆藏字画展览、古籍展示、多与其他博物馆进行文化和馆藏交流,提高游客对文物的浏览量和关注度;开设文物大讲堂,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将现在与历史串联起来;模拟再现有关文物出现的历史场景,让观众亲身体验激发共鸣等;结合现代化科技和手段,增加和增强历史文物的展示方法和吸引力,如设立博物馆的官方公众号,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文物全方面信息;开展更多互动型的活动增强历史文化在语言和行动中的延伸性[3]。
 
  (二)交流互鉴,服务社会
 
  博物馆也应重视自身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使观众不仅能看得到文物,也能把文物“带回家”。开发美观、实用并且富有当地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礼品或日用类的文创产品;举办馆藏字画赴外交流展,提高本土文物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帮助我国的历史文化走出场馆、走向社会,甚至走到世界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我国五千年文化的无限光彩。
 
  四、结论
 
  现在很多纸质文物的保管、展览和合理利用状态仍不容乐观,各级博物馆的综合能力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面对众多问题,管理者任重而道远,应进一步强化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质量和效率,深入研究文物特征,合理做好保护工作,引进国内外纸质文物保护先进技术,加强对纸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能力,增加展览内容,拓宽展览覆盖面,使更多人体会到纸质文物中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
 
  参考文献:
 
  [1]樊娟莉.发掘文化内涵让文物“活起来”[J].收藏界,2019(2):80-81.
  [2]饶媛兰.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0):39-41.
  [3]王小应.馆藏纸质文物保护环境中的现状和问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5):84-86.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277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