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档案去酸法发明者——巴罗

时间:2020-09-15 09:56:41来源:《档案》
来源:《档案》1992年02期
作者:黄坤坊
 
  威廉·巴罗(William James Barrow)是美国人,1904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布龙斯维克县,1967年去世。他1923年毕业于兰多弗一麦孔学院。毕业后,他在调查研究巴罗家族史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档案文件已经发脆和变质,于是对纸张变质问题产生了兴趣,决心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他前往美国首都华盛顿,在玛丽安·兰奈小姐的工作室学习图书装订技术,并经常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参观和学习丝网加固文件方法。
 
威廉·巴罗(William James Barrow)
 
  1932年,他在里士满的弗吉尼亚州立图书馆大楼内设立了一个文献修复室,1935年又把文献修复室迁到纽波特纽斯的马里奈尔博物馆内,直到1940年为止。在这期间,他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关于纸张变质的可靠资料可供利用。为什么18世纪的手稿已经发脆变质无法利用呢?人们的回答总是说那种手稿“陈旧了”。可是,巴罗发现,17世纪中叶以前生产的纸,除使用酸性墨水写字或保管条件不好者外,大都处于良好状况。可见,年龄本身并不是纸张变质的主要原因。
 
  1935年,巴罗开始进行关于纸张变质问题的研究。直到1957年为止,他是自费进行这项研究的。1940年,他已充分相信,高酸度是纸张变质的主要原因。1945年,巴罗发明了双浴去酸法,即把纸质的文件先放在氢氧化钙水溶液内浸泡,然后放在重碳酸钙水溶液内浸泡,以达到文件去酸的目的
 
  巴罗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美国图书馆界的重视。1957年,美国图书馆资源委员会拨出一笔资金,让弗吉尼亚州立图书馆在巴罗指导下研究现代纸的变质问题。研究项目有两个:一个是现代藏书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肯定了巴罗初期研究活动所得出的结论,并且认为可以生产一种新的耐久和耐用的纸。于是,图书馆资源委员会于1959年3月又拨了一笔资金,让巴罗作进一步的研究,1960年发表的《耐久纸的制造和试验》一文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
 
  1961年,图书馆资源委员会直接拨给巴罗,让巴罗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用最现代化的仪器装备起来,专门进行纸张试验。
 
  巴罗不断改进他所发明的文件去酸方法。由于双浴去酸法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他又设计了一浴去酸法,即把文件放在重碳酸钙与重碳酸镁的混合溶液内浸泡,以达到去酸目的。以后,他希望研究出更能节省时间和费用的去酸方法他先用氨进行汽相去酸,但未取令人满意的效果。后来,他又用重碳酸镁水溶液喷洒法,效果较好,但会引起纸张起皱,而且会使某些墨水的字迹流散。在所用溶液内加入乙醇,可以减少起皱,但也未能完全解决起皱问题。
 
  巴罗不仅研究了纸张本身的酸度问题,而且研究了酸性墨水对纸张的影响。他发现了由于使用酸性墨水而产生的酸迁移现象,并在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刊物《档案》杂志(1953年)上公布了这项研究成果。
 
  巴罗还调查研究了目录卡片的耐久性和耐用性问题。他的调查表明,只有低酸度的卡片才能耐久和耐用,他曾两次到英国去,帮助英国的造纸商为联合国的卡片目录制造耐久耐用的卡片纸。
 
  巴罗用120℃、100℃、80℃和60℃的温度对纸张进行加速老化试验。他的研究表明,低温可以延长纸的寿命,高温则可以缩短纸的寿命,温度每降低20℃,纸的抗折性保持时间就可以增加6.5倍。
 
  巴罗的代表作是《手稿和文件的变质和修复(Manuscripts and Documents-Their Deterioration and Res -toration)》,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夏洛茨维尔1955年初版,1972年再版,1976年重印,84页,英文。书内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手稿和文件所用纸和墨水的特点,文件的保管条件,文件的去酸和加膜等问题。
 
  巴罗是如下一些专业组织和机构的成员:国际档案理事会、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纸浆和造纸工业技术协会、国际文化财富保管和修复研究中心(设在罗马)、弗吉尼亚州古物保管协会、美国化学家协会等。
 
  巴罗由于发明了档案去酸方法和研制出了第一台实用的轮转加膜机,对档案和图书的保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档案保护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人物。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236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