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换新颜”勿忘“买保险”-书画文物修复之清洗与脱酸

时间:2020-09-11 11:06:22来源:《艺术市场》
来源:《艺术市场》2009年 第12期
作者:张玄微 耿苗
 
  宣纸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主体载体材料,对其特征和属性的深入研究,都是从古至今的书画修复者们的必修之功。
 
  传统手工抄造的宣纸,其工艺的最大特色,就是使用柔和的舂捣使植物纤维分散,并利用石灰蒸煮、自然光照等温和的制浆和漂白方法,逐步去除植物纤维中的非纤维素物质。制得的宣纸颜色呈自然的白色,纸页呈弱碱性,由于纸纤维损伤小,纤维较长,使得宣纸具有极为优秀的耐久性,是所有纸张中耐久性能最好的纸种。
 
  但是,宣纸具有纸质疏松、纸纤维间孔隙较大的特点,使得纸页有类似滤纸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极易吸附灰尘等污物而受到污损。因此,在书画修复实践中,对画心的清洗、除尘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程序,而在清洗、除尘之后,也仅仅是“还我河山”地修复了文物作品的原貌,要真正使得“换新颜”之后文物作品不再重蹈破帽衣冠褴衫的覆辙,针对画纸本身的脱酸处理也是势在必行的最后的修复工序,而这一为书画文物“购置保险”式修复工序,其重要性和意义却往往被忽视。
 
  下面笔者将以一幅文物作品的修复实例,抛砖引玉,细数书画修复中清洗与脱酸的步骤与重点。
 
  这幅“朱柏庐治家格言书法对联”是在笔者的书画文物修复经历中,少见的较为严重污损的受损书法作品:画轴裱褙完全被石灰粘附,画轴板结,甚至无法收卷。
 
  该书法为两幅裱件,画心均为四尺整幅,其中一幅没有受损,受到污损的是家训的上联部分。普通书画裱件的污染物大多为灰尘、烟尘霉菌、油渍等,这种大面积的石灰附着污损,还是不多见到的。经询问作品提供者得知,该书法作品由于年代较为久远,并重要的是所悬挂的墙面渗水,使得该字画覆褙粘附在了粉刷有石灰粉的墙面上,导致该字画与墙面粘连板结,加之裱件年代较久画面泛黄,需要进行除尘清洗并修复重装。该裱件画心基本完整,没有大面积的缺失,在裱件的右侧有一呈纵向的撕裂破口。经对纸质的检测,纸张强度没有受到太多破坏,仍保留较高的物理强度。因此,本画的修复重装的关键是通过清洗,去除裱上的石灰,使画心纸张恢复柔软、洁净。
 
  传统书画的除尘清洗可分为干式除尘和水淋去污。干式除尘,可以使用软毛刷、刀片,轻轻刷除或刮除纸张表面的灰尘污渍而“水洗法”除尘清洗则需先要将待洗书画平铺于裱台上,将台案的一边垫高,以利于污水的排出,在画心四周围上一圈毛巾,防止洗画的污水外溢将温水轻轻地淋洗在画心上。淋洗完成后,用毛巾将画心上的污水吸干,视淋洗的效果,可以反复多次淋洗,直到清洗效果满意为止。
 
  对于去除纸上的水渍、灰尘、烟熏泛黄等,水洗法是行之有效且简便安全的方法。但要注意,清洗前要先检查纸张上的墨迹颜料,如果有遇水晕色、剥离的现象,要事先使用胶矾水对墨迹、颜料加固处理。
 
  清洗用水可以是温水也可以使用“室温水”,对于比较顽固的污渍,在古时有采用皂角水冲洗画面做法,其可以起到一定的画面漂白作用;而在现代,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对书画进行清洗、漂白或脱酸处理。化学药剂除污,可以去除传统水洗法难以去除的油迹、蜡斑、霉斑、铁锈斑等顽固的污渍。对于油渍、蜡斑等污迹的去除,其原理是利用药剂对污渍的溶解性能,使溶解后的污染物转移到去污纸上,达到除污的目的。而对于霉斑等色素的去除,是利用药剂的漂白作用,使画面的污斑褪色,漂白剂也可以用来对变黄的纸张进行漂白处理,漂白剂有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
 
朱柏庐治家格言书法对联
清洗揭裱重托后的效果
 
  就本幅“朱柏庐治家格言书法对联”的实际情况而言,首先观察裱件的画心,没有发现霉斑等较难清洗的污渍,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清洗或漂白,只采用水洗法进行画心的除污清洗,就可以满足画心清洗的效果。
 
  在古时由于科学技术水品的极大限制,人们对于纸张老化的机理尚无完整的认识。直到在1825年,英国人发现了整批整批的用机械纸书写或印刷的库存图书在书架上统统“自毁”成碎片的状况,英国修复专家 Murray在他1824年的一本著作中提到,“我有一本1816年牛津出版的《圣经》,虽从来没有使用过,但而今已经变成了粉末。而据相关报道:西方20世纪中期以前出版的书几乎97%-99%使用不到本世纪末。仅法国国家图书馆在检查其藏书10,000万册中,“一触即碎”地完全自毁的书籍就有9万多册,即将粉化的也有67万册…越来越多的类似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当时西方学者对纸张老化现象的重视和研究。直到1912年西方学者经过实验,分别把纸张浸泡在硫酸钾、硫酸铝、醋酸铝溶液内,再把纸样取出进行人工老化试验,结果证实,纸张的老化自毁的罪魁祸首是硫酸铝。1925年又有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证实:纸张中含有的硫酸铝,经水解后,使纸张本身呈酸性,而酸性则是导致纸张老化自毁的根本原因。
 
  所以现代科学告知我们:有利于纸张长期保存的条件是让纸张呈中性或弱碱性。而通常情况是绝大部分纸张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纸质均有逐渐酸化的倾向科学实验表明,PH值大于6的纸张,经过100℃的人工加速老化48小时后,耐折度仍可保留原有强度的90%以上;而对于PH值小于5的纸张,同样条件下老化后,耐折强度急速下降,仅仅保留原有强度的35%以下。所以现代机械所造的纸张,大多呈酸性,耐久性能不佳,往往经过几十年的保存,纸张劣化就已经十分严重,甚至上手一触即碎。而制造工艺复杂繁琐的手工纸,别是中国传统工艺抄造的宣纸,其纸质呈碱性,因此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有着“纸寿千年”的说法然而要清楚的是:我们之所以感叹岁月的无情,主要是因为时间的逝去是没有例外可言的 ?无论手工纸还是机械纸,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逐渐酸化,区别也仅仅是时间上的长短而已。
 
修复前的裱件背侧(黏附石灰)
修复前的裱件背侧(黏附石灰)
 
 图3.jpg
图3.jpg
画心清洗后揭去附托于画心上的托绫纸
 
清洗试样实验
清洗试样实验
 
  纸张的酸化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
 
  1.来源于造纸过程的酸性物质,这类物质是造纸过程中,为了去除造纸原料中的杂质提存原料,如采用氢氧化钠、硫酸钠、氯气、硫酸氢钙等处理原料,造成这些化学品残留沉积在纸纤维内这类酸化过程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加速纸张酸化。
 
  2.造纸工艺中,要使用明矾作为填加料,明矾水解产生中间物硫酸,也是纸张酸化的主因之一。
 
  3.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稻草,原料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等非纤维素类物质,特别是在现代机械造纸工艺中,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加工工艺的限制,纸浆中保留有较大量的这类非纤维素物质,使原料本身就呈酸性,或者因这类物质氧化、水解,而产生酸性的衍生物。
 
  4.使用酸性油墨、颜料书写和印刷,也可以引起纸张酸度增加。
 
  5.空气中存在一定量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纸张因吸附这类气体,在微量金属离子参与催化的情况下,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硫酸、碳酸等,促使纸张酸化。
 
  6.由于纸张保存不当,造成微生物的寄生,其代谢物也呈酸性。
 
  纸张的酸化不是只有一种因素独立存在进行的,一般有多种因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加速纸张的酸化进程所以由此而言为了延长纸制物品,特别是书画文物的保存寿命,对纸张进行脱酸处理,从根本上延长纸张的寿命,是一种修复中“治本”的做法。
 
  脱酸的原理实际就是去除纸质中的氢离子,采用的方法是使用碱性物质中和纸页中的氢离子。脱酸方法分为液相脱酸技术和气象脱酸技术,液相脱酸又可分为水溶液法和有机溶液法(干法):
 
  1.水溶液法脱酸操作简便、安全,适合较少数量纸张的脱酸处理,其缺点是因为水的存在,被浸润后的纸张在干燥后会翘曲收缩变形。因此,脱酸后的纸张需要进行脱水干燥平整处理,影响纸张的脱酸效率。
 
  2,有机溶剂脱酸,是指为了避免水溶液法引起的纸张皱缩变形,不必对脱酸后的纸张干燥处理,可以直接处理装订成册的图书、文献,提高了纸张的脱酸效率,但是有些溶剂易燃、有毒,操作时有安全隐患,脱酸的成本一般比水溶液法高。
 
  3.气相脱酸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碱性气体或碱性气化物,使其渗入到需要脱酸处理的纸页内,可以实现大批量的脱酸操作,是目前最有效的脱酸技术。但是,脱酸剂仍然存在着易燃、易爆、有毒等危害,对脱酸设备及操作的技术要求都较高,气相脱酸技术需要昂贵的专用设备。
 
  根据以上纸张酸化及脱酸方法的介绍,我们可知:首先,纸张的碱性状态可以提高其耐久性,有利于纸张的长久保存;其次,酸化纸张的脱酸,是采用气态、固态、液态的碱性物质,纸页中的酸进行中和,并在操作工艺中,将这些碱性物质保留在纸页中,以起到一定的防酸缓冲作用,对抗或延缓纸页的酸化进程。
 
  再回到这幅书法作品,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内墙面装饰性材料,其饱和水溶液的pH值在8.0-8.6之间,呈弱碱性该书法裱件裱褙原悬挂的墙面,就是以石灰进行粉刷装饰的。由于石灰的粘附,虽然浸渍污损了裱件裱褙,但在一方面却起到了维持画心纸素碱性的作用。
 
修复前的画心污损情况
修复前的画心污损情况
 
  在正式对该裱件清洗前,在该裱件的天头部分,连同镶料裁取了一块试样,进行清洗实验,并确定了清洗水温,同时测定了清洗残液的pH值,测定结果呈弱碱性。
 
  在该裱件经过清洗后,粘附于裱褙表面松动的石灰层大部分被冲洗干净,随后再对裱进行揭裱。褙纸揭去后,使用软毛刷将画心背侧的纸屑清扫干净,用质地轻薄,透水性好的托绫专用纸,附托在画心背侧,再次用温水冲洗画心,并测定pH值,令画心保持在一定的pH范围内最后揭去画心背侧的托绫专用纸,涂刷淀粉浆糊,托裱重单宣命纸,上墙挣平。其后,按照旧画重装程序,完成了挂轴的装裱。
 
  现代文物修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更重要的要通过现代科技的修复手段将历史的原貌尽可能完整地传承下去。某种程度上讲,使“历史得以完好地延续”的意义丝毫不亚于“还历史于原貌”,所以对完成修复工作的文物之后的保护意识,也应该是广大文物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
 
  (本文作者同时系文中书法作品的文物修复者)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234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