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试论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技术

时间:2020-03-20 10:50:49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
  文章作者:鲁莎莎 来守英 毕传峰  (日照市博物馆)
 
  摘 要:在历史长河中,大量珍贵的纸质文物流传下来,但经过岁月的洗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一项重要工作,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有助于恢复文物原有面貌,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为历史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故此,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应该进一步推动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融合,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客观阐述当前的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形状,推动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融合,以便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纸质文物;文物保护;文物修复
 
纸质文物保护
 
  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主要载体,纸质文物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加强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有助于揭示历史事实,为历史研究提供有力的实物证据,这是文物保护工作中重要内容,也是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历史变迁下导致大量纸质文物丢失、损坏,做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是必然选择,但是实际工作效果同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所以,应该推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融合,以便于满足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需要,为历史研究提供支持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 纸质病变和造纸技术的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的国家,造纸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纸张制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纸张是一种天然有机材料制作而成,纸张的耐久性与造纸原料、生产工艺和书写物质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造纸工艺不同,直接影响着纸张寿命长短 [1] 。
 
  1.1 手工造纸法
 
  手工造纸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可以分为煮、漂白、打浆和抄等环节。在蒸煮阶段,主要是添加草木灰和石灰乳,促使纸张呈现中性或偏碱性,有助于避免纸张快速变质,延长纸张使用寿命;漂白阶段,与臭氧产生氧化作用,借助黄荆木灰和草木灰水溶液进行处理,延长纸张的使用寿命,避免纸张老化;打浆阶段,通过锤倒来打造纤维交织均匀的纸张;抄阶段,充分搅拌,促使植物纤维游离分散外,适当添加杨桃藤、梧桐和野葡萄等悬浮剂,有助于纤维均匀分布。
 
  1.2 机器造纸法
 
  机器造纸法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仅仅依靠机械制造难以将木浆木质素根本取出,纤维短粗,含有的非纤维素量较多,这样制作而成的纸张易碎、疏松,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变黄。化学法中包括氯化法、碱法和亚硫酸盐法,促使纸浆中残留物质被破坏,影响到纸张使用寿命。在民国时期,手工造纸工艺经过完善和创新,逐渐朝着机械造纸方向转变,造纸材料较为混杂,纸浆工艺滞后,主要是酸性化学浆纸和机械磨木浆纸,纸张酸性高,保存期较短。解放区时期的文献纸张,主要是以稻草为主制作而成,酸性较大 [2] 。
 
  2 纸质文物病变的主要原因
 
  纸张主要是由有机材料制作而成,制作材料和纸张耐久性联系较为密切。由于造纸工艺不同,对于纸张寿命长短影响较大。纸质文物病变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昆虫、酸化以及人为因素等,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会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损失。时代的变迁,受到岁月的洗礼,纸质文物不可避免地受到磨损、老化,加剧纸张文物病变问题,加强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显得十分关键。文物修复和保护,期望纸质文物可以恢复原有功能。作为一种自发的修复手段,仅仅停留在纸质文物外形完整和再使用的层面上,追求在功能性和完整性和谐统一,深层次挖掘物体本身情感,有助于推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艺不断完善和创新[3] 。
 
  3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技术
 
  传统的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书画装裱技术;书画揭裱技术;古藏典籍防虫、防潮保护;旧纸复制技术等。传统的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局限性较大,主要是通过师徒形式传承,破旧严重的古籍,主要是借助纸和浆糊进行修复处理 [4] 。采用专门的纸浆和压纸网架,实现对纸质文物的机械化修复。对于不同的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实际效果同样有所不同。
 
  4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现代技术
 
  现代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结合纸质文物不同破坏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种。原生性保护是以纸质文物为核心,坚持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选择合理措施予以实践。而再生性保护则是发挥纸质文物承载的有效信息,选择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来保护纸质文物信息。
 
  4.1 原生性保护技术
 
  ①低温冷冻杀虫技术。此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适用于善本特藏,有效杀虫灭菌,避免对图书原本承载信息带来不良影响,同时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冷藏5d即可,充分杀灭图书中的害虫。纵观善本特藏实际情况来看,入库后尚未出现生虫问题。
 
  ②微波灭虫技术。微波灭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为了保护纸质图书资源,适用于图书馆和家庭。纸张保存时,应该合理控制纸质图书含水量不超过8%,图书入库前可以放置在微波炉中进行充分的杀菌、烘干,这个过程只需要70s左右即可有效灭菌消毒。在使用此项技术时,古书中含有大量色素,装订对微波较为敏感,影响到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成效 [5] 。通过微波进行灭虫处理,使用电磁场加热处理,害虫作为电介质,破坏害虫体内胆固醇,满足灭菌消毒处理需要。
 
  ③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实际应用前景较为广阔,通过新型纳米防霉纸的出现,具有不易挥发特点,可以延长纸质档案保存寿命。纳米碳酸钙具有耐腐蚀、耐老化和耐热性能,将其引入到纸质文物保护中应用,具备抗热和抗老化性能。
 
  ④纸张脱酸。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可以了解到,纸张酸化是导致纸张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纸张酸化的处理,脱酸是主要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气相法脱酸、水溶液脱酸依据非水溶液脱酸方法,有助于抑制纸张老化速度,实现纸质文物的有效保存 [6] 。
 
  ⑤脆弱纸张丝网加固技术。此种技术实际应用,主要是为了改善传统托裱脆弱纸质文物加固问题,主要是借助单根蚕丝织成,喷涂热熔胶,借助电熨斗熨烫处理,与纸张紧密粘连在一起。此种技术优势较为突出,操作简单、材料耐老化强,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具有可观效果。与此同时,此种方法仍然有一定局限性,尽管此种方法可以实现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但是丝网会遮蔽,影响到文字的准确识别,尤其是墨迹较淡的文字,在阳光下俯视识别,丝网反光会影响到文字的准确识别。伴随着时间流逝,丝网老化变硬,纸质文物边角很容易损坏。丝网老化变硬,采用双面加固方法,背面的文字被遮蔽,在文字处丝网挖留一孔。通过此种方法进行处理,但是文字背面丝网和纸张分离,可能导致文字脱落,导致纸质文物损坏 [7] 。
 
  4.2 再生性保护技术
 
  再生性保护技术实际应用中,将存储载体中信息进行纸张转移,实现对纸质文物再生性保护。纸质文物保护和修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数字化处理,借助影印出版技术将纸质文物的内容复制处理,实现预保护,有助于提升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有效性。
 
  5 结论
 
  综上所述,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可以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还原事物本质面貌,为历史研究提供支持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潇俐,朱庆贵,张诺等.书画文物清洗及修复技术选择——最小干预原则在书画文物修复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9(6):56-64.
  [2]张婵.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技术探讨[J].文化学刊,2017,16(5):128-129.
  [3]段大程.细菌纤维素与壳聚糖在纸质文物修复加固与防霉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7.
  [4]董捷.论博物馆纸质类文物保护修复队伍的建设——以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23(1):108-109.
  [5]何伟俊,张金萍,陈潇俐.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的科学化探讨——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东南文化,2014,12(2):25-30,127-128.
  [6]吴来明,徐文娟.第五届东亚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召开[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25(2):51.
  [7]徐文娟,王春红.西方现代保护修复方法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20(3):40-43+75-76.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101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