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探析图书馆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0-12-21 11:18:32来源:《卷宗》
来源:《卷宗》 2020年2期
作者:梁琳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相应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从古至今所产生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历史的变迁、战争、自然灾害、人为失误等因素,对于古籍的传承保护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但也更加凸显出古籍的珍贵之处。本文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图书馆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一些启发。
 
  关键词:弘扬传统文化;图书馆;古籍保护、传承;古籍数字化
 
图书馆古籍书画保护
 
  1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籍的数量是非常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应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得以留存下来的数量却很少,因此对于古籍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古籍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汇聚起来文明与文化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载体。但是从现阶段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现状来看,古籍的老化比较严重、修复手段复杂且耗时、古籍保护力度不足、古籍修复人员数量少且能力较差等因素都严重威胁到了古籍的传承保护。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必须要展开一轮强有力的古籍保护工作措施,才可以将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才可以更好的造福后代。
 
  2 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联
 
  2.1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图联将传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具体概括为四点:一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二是开展社会教育;三是传递科学信息;四是开发智力资源。在21世纪初期的时候,出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中也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任务和深层次任务,要求其凭借着丰富的资源、优质的服务、完善的查阅体系来提升读者的满意程度。总的来说,对于图书馆的功能从本质上进行了一次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完善。公共图书馆除了从思想、见解等方面对用户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用户获取所需知识外,还需要承担弘扬传统文化以及部分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职能。
 
  2.2 古籍保护是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途径
 
  古籍的保护工作并不是单纯地对古代书籍的保护,深层次的含义则是通过对古籍的保护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确定为古籍保护工作的方针,要求在进行古籍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紧迫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濒危的古籍进行及时的抢救,争取能存活于世并且可以广为流传。在第一批国家古籍珍贵名录的申报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选中,也已经从五千余部申报的古籍中挑选出2392部珍贵的古籍,并将其记录到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当中。在2008年7月份举办的“珍贵古籍特展”,将400多部珍稀古籍用于展示和宣传,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古籍展示工作,不仅仅让尘封多年的古籍再次问世,而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非常有助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形成强有力的古籍保护意识。自此以后,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拉开帷幕,而且在保护力度上也变得更有力,相应的古籍保护局面大有起色。尤其是甘肃省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在相应的普查数据方面为其他地区图书馆树立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3 图书馆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古籍书库保存环境差
 
  很多图书馆的馆藏条件并没有达到国家和相关行业规定的标准,甚至很多馆藏古籍仅仅只是被放置在阴暗的小房间或者储物室内,基本的环境条件十分恶劣,更谈不上什么恒温恒湿通风采光了。这样的环境会滋生很多虫子,造成古籍毁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导致古籍纸张颜色变暗、纸质变硬,甚至出现黄色斑点。同时,那些长期得不到保护的古籍,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是很具有破坏性的,尤其是酸化、微生物腐蚀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会使古籍制材的纤维素聚合力持续下降,脆弱性也越来越强。这些对于古籍保护来说是一种十分致命的破坏。
 
  3.2 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紧缺
 
  古籍的保护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种方法,原生性保护是在真实的环境中来最大限度地“还原”原本古籍,进行原本修复;再生性保护则是使其以其他的样式重生,例如拓印、摘抄或者扫描。无论是哪一种模式的古籍保护,对于专业工作者的需求量都是极大的。这也是长久以来古籍不能得到长久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原因。目前,古籍保护的工作人员按照其工作方向的不同分为古籍修复和古籍整理两个部分。对于古籍修复工作来说,老一辈的古籍修复手艺人由于年龄上升,体力减弱而不能长时间从事相应的古籍修复工作,而年轻人会觉得其枯燥无聊,并且“脏、乱、差”的古籍存放环境会使其在长期的作业过程中感染细菌、引发鼻炎、过敏等症状,相应的工资也不是很高,因此从事古籍保护的专业人才变得越来越少。虽然我国文化和旅游部曾经也开展过古籍保护方面的专业性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也达到数千人,但是这些人在经过了学习之后仅仅只是进入到了省级以上的图书馆进行工作,在县级、乡级甚至市级的图书馆中并没有古籍修復人员,虽然这些地方相应的古籍数量比较少,但是也不能被忽略。对于古籍整理而言,同样对从业人员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要具备历史学、古汉语等多个学科交叉的背景能力,但是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综合上面两个部分的原因,我国图书馆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十分紧缺,长时间发展下去会使得古籍中所蕴含的中华古籍文化难以被及时挖掘,会造成历史文脉的相关工作难以延续。
 
  3.3 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古籍保护工作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古籍保护不利的一大原因。在图书馆进行馆内古籍书目与类别区分时,由于专业性不够,所以造成管理漏洞,并且由于我国相应的法律规定对于古籍的单独保护力度不够,这也使得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一直是自觉性为先,因而导致部分图书馆的古籍管理工作进行的极为混乱。由于对群众古籍保护意识的宣传不到位,致使部分古籍受到人为损害,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出现损害行为时也未能及时制止,并且存在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对古籍进行破坏的情况。
 
  4 图书馆古籍传承保护的对策
 
  4.1 提升馆藏条件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要知道每一本古籍能够保存下来都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既然已经存活到了现在,绝不能让它再次受到破坏,所以对于图书馆来说,拥有一套完善的古籍保护设备设施却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基于国情的发展和资源的分配来看,古籍保护设备设施无法覆盖到所有图书馆。因此,为了进一步进行古籍的传承保护,必须提升图书馆古籍的馆藏条件,这不仅要改善图书馆古籍存放的恶劣条件,还要为古籍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古籍数字化利用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对于图书馆的建设、藏书修复、购买等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问题。在资金支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向政府申请资金,虽然不存在专项专款的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可以必要的进行尝试和争取。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会的力量来购买图书馆古籍的保护设施设备,比如提倡PPP模式的应用,来增大保护资金获取渠道。我们必须要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对于历史文化的瑰宝都有浓厚的情感,也更愿意去付诸行动来进行保护和宣传。
 
  4.2 加大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训
 
  现阶段的古籍修复技术已经有一定的提升和进步,但仍需要专业性更强的人进行操作,因此加大对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的培训是十分关键的。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入手:第一,在现阶段的古籍保护工作中,要将上级安排的任务进行完全的贯彻和落实,对于要求举办的活动和培训重视起来,认真对待,派遣具有影响力、代表性、而且实践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去进行学习。在培训之后回馆进行相应的思想传授和技巧的传播,使得更多的图书馆古籍保护员工认识到新技术发展下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步骤,并且付诸努力去行动。第二,要将古籍保护的相关培训活动列入年度培训计划体系中,并且实行类似于绩效管理的评价方式,督促每一个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拥有端正的态度、综合的能力。图书馆应当时常邀请一些古籍保护工作的专家或者具有大量实践经验的前辈来进行交流,加强学习,认真总结,使得整个图书馆内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思想意识等都得到综合性的提升。第三,要建立起一套奖惩机制。对于工作表现好的工作人员给予鼓励,比如发放津贴奖励等;而对于工作不认真的,经常出现纰漏的工作人员也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情节比较轻,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就足够了;如果情节比较严重,而且屡教不改的可以视情况而定,给予调离岗位或停薪留职的处罚方式。第四,要让那些老一辈的古籍修复权威人员多进行“传帮带”,将自己所学到的经验方法总结传授于人,多进行现场教学、实践,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永不止步!
 
  4.3 建立健全古籍保护制度
 
  1)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古籍保护,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只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才能为图书馆内部具体古籍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2)制定规范化的古籍管理制度。古籍保护过程中,古籍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开展工作,从而实现规范化的岗位管理。同时,古籍管理人员需要详细掌握各种古籍载体的物质特性、书库内的自然环境等,结合相关规定,对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更及时的保护古籍。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来看,古籍作为我国历史上经过种种磨难而流传下来的经典,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多的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凝聚,是非常需要我们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因此,为了将古籍中的思想源源不断的流传下去,不得不要求我们抓紧提升古籍传承保护的意识,改善古籍存放的环境,普及古籍保护设备设施,加强“古籍数字化”处理,加大古籍修复人员的培养和安排,以及创新对古籍知识的传承和传播手法,并且促进古籍多元化价值的挖掘,最终方便我们子孙后代都能够学习到传统的经典文籍和优秀的思想文化,从而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1]陈诚.数字人文时代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的数字化长期保持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43(03):6-9.
  [2]徐爽,翰爽,杨颖,陈斯斯,许丹.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创新实践与思考——以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9,29(02):65-72.
  [3]钟劲松.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5):119-120
  [4]张剑,张宝珠.基于文化传承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探析——以遼宁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中心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8,40(11):78-81.
  [5]向辉.图书馆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以珍贵古籍特展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11):64-68.
  [6]海金梅,胡泊.文化传承视阈下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07):115-119
  [7]樊铭.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古籍保护推广服务研究[D].郑州大学,2018.
  [8]弓运泽.京津冀协同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对古籍的保护传承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08):108-110.
  [9]李晓楠.2007-2017年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汉文古籍数字化情况调研[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
  [10]王莞菁.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古籍保护和利用[J].图书馆,2018(02):8-13.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304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