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近十年来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策略研究述评

时间:2020-12-07 11:27:50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5期
作者:刘菁

 
  摘 要:文章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相关论文,从健全古籍保护制度、改善古籍保管条件、加大古籍数字化建设三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策略,概述其研究成果。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策略
 
古籍文献保护
 
  自2007年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保护的重要主体,主动承担起社会职责,积极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也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县级图书馆到省级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均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1 健全古籍保护制度
 
  科学合理的古籍管理制度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础,对于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十分必要且有重大的意义。2010年,王桂红在《浅谈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一文就提到,完善的古籍保护制度是保护古籍的根本,是实施科学保护方法的有力保障。随后,郭培忠、周琼芳、刘晓燕等都在研究成果中提到要建立并健全古籍保护制度。其中,2015年,刘晓燕在《浅谈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宣传—以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为例》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呼和浩特市图书馆的古籍管理制度,如《古籍日常管理制度》《书库安全管理制度》《古籍修复管理制度》,并认为这些制度对于保护与利用古籍有重大的意义。此外,石骆在《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古籍保护综述》一文中,提及很多区级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到位,并列举了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先后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善本古籍保护制度》《古籍阅览室读者须知》《古籍阅览室应急预案》《古籍普查登记制度》等,这些制度不断更新与完善,有效促进了古籍的安全与利用。
 
  2 改善古籍保管条件
 
  古籍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存藏环境对其寿命影响很大。各馆在改善古籍的保管条件方面要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自我收藏与寄存服务相结合,为古籍提供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
 
  第一,实行古籍寄存服务。2011年,崔建华在《县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中提出自我收藏与古籍寄存相结合,尤其是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图书馆,其古籍文献的数量少,保存条件也较为恶劣,将珍贵古籍交由省级图书馆或古籍保护中心进行寄存,无疑是给古籍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延长其寿命;同时又能节省部分资金,用以发展本馆其他业务。此外,周琼芳、王莞菁、张斌在其研究成果中也都提及了古籍寄存服务。王莞菁在《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古籍保护和利用》一文中认为,该服务是一种灵活有效的保护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藏古籍的方式。且该服务由来已久,早在1930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就制定《国立北平图书馆收寄存图书暂行规则》。但该服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王小芳指出,该服务的推广依然较为缓慢,主要在于基层图书馆担忧本馆所藏古籍一旦离开本馆的库房,就存在难以要回的风险。所以该服务的推广需要各馆共同努力,以大局为重,为古籍的保存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设立专门的古籍书库。2009年,陈新在《陕西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聚焦与前瞻》一文中提出,图书馆要严格遵守古籍库房相关要求,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鼠、防尘、防阳光、防破损等防护工作,并认为这是古籍保护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同年,魏秀玲在《以普查为契机,加强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建议,在古籍书库内要增设针对纸张酸性的常年监控,再利用相关仪器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检测,完成纸张的脱酸工作。段晶晶和郑良光也都提到要努力建设恒温、恒湿古籍书库,攻防并重,防堵虫害。
 
  3 加大古籍数字化建设
 
  作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数字化有助于馆藏古籍实现从“重藏”到“重用”的转变,从而“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收藏的主要机构,可将建立统一的标准、培养专业的人才、提升开发的质量这三大方面作为切入点推进数字化建设。
 
  第一,建立统一的标准。2010年,康尔琴在《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提出,古籍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关键在于出台统一的古籍数字化标准。2018年,李晓楠在《2007—2017年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汉文古籍数字化情况调研》一文中,认为我国古籍藏量丰富但分散于各地各馆,若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实现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统筹规划、整体调控,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要求,从而使其更具有操作性与规范性。2019年,陈诚在《数字人文时代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的数字化长期保存机制探讨》中进一步谈到,地方政府要发挥牵头作用,指导各馆与相关机构协同合作,成立专门的古籍文献开发标准委员会,建立古籍开发、评价与保存的严格技术体系,保障数据格式、编目规则、应用系统的统一性。
 
  第二,培养专业的人才。李晓楠指出,各地区经济水平不同,不同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她呼吁要建立专业型的人才队伍,为今后古籍文献深层次开发做好保障。李剑强在《肇庆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探析》一文中,以肇庆地区的9所公共图书馆为例,明确指出在这些馆中,既具备古籍管理能力又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存在空白。这进一步说明,对于古籍数字化管理人才的要求之高且十分匮乏。此外,陈诚对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进一步谈到两条途径:一是高校设置古籍保护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让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这个队伍中;二是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加强合作,开设相关培训课程,使在职人员进一步掌握相关技能。
 
  第三,提升開发的质量。康尔琴、谢宛余都认为,各个图书馆在开发古籍数字化项目时,可以优先考虑自身的馆藏优势,从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籍文献入手。一来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二来可以给本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带来更广阔的前景。例如,上海图书馆在整理出版其馆藏家谱的同时,又联合其他图书馆,建立与家谱相关的数据库,从而使上海图书馆成为中国家谱的资源中心、研究基地。李剑强在《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效用最大化探析》中也同样认为要以具有馆藏特色的古籍为切入点。例如,肇庆地区各级图书馆共享“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据库”,并将其刻成光盘,为当地的文化研究机构和学者提供宝贵的文献信息。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近十年来,学者们对于古籍保护工作关注度逐步上升,主要以古籍保护制度、古籍保管条件以及古籍数字化建设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为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桂红.浅谈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J].图书情报导刊,2010(5):90-92.
  [2]刘晓燕.浅谈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宣传—以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2):160-161.
  [3]郭培忠.提升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质量的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2(8):23-24.
  [4]周琼芳.惠州市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研究—以惠州市古籍公藏单位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3):34-36.
  [5]崔建华.县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567-568.
  [6]王莞菁.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古籍保护和利用[J].图书馆,2018(2):8-13.
  [7]陈新.陕西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聚焦与前瞻[J].图书馆学刊,2009(8):87-90.
  [8]康尔琴.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8-10.
  [9]李晓楠.2007-2017年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汉文古籍数字化情况调研[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
  [10]陈诚.数字人文时代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的数字化长期保存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3):6-9.
  [11]李剑强.肇庆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8):147-148.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293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