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谈谈名人手稿的保护

时间:2020-10-29 14:40:08来源:《图书馆杂志》

来源:《图书馆杂志》
作者:李景仁 周崇润

 
  名人手稿是当代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名人将人生阅历和深邃思考形诸笔端,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及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记录,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利用价值,是我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国家的昌盛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认识到名人手稿的重要价值,加大了名人手稿的征集和收藏力度,名人手稿在各图书馆的入藏量也逐年增多。名人手稿的保护问题已提到了图书馆的重要议程,并且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文简要介绍名人手稿制成材料的耐久性、损坏因素及保护措施,供各馆参考。
 
 
  1、名人手稿制成材料及其耐久性
 
  1.1 名人手稿的制成材料
 
  名人手稿一般是由名人亲手书写的底稿,其书写材料主要有纸张和笔墨。由于手稿的作者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物质文化条件,许多名人还生长在动乱和战争年代,条件十分艰苦,导致手稿材料非常复杂,种类繁多。
 
  手稿中常见的纸张大多是文化、书写用纸,如书写纸、有光纸、胶牌纸、新闻纸、凸版纸,此外还有一些草纸彩画纸、宣纸、皮纸、马粪纸、棉纸等等。手稿中常见的字迹材料有墨汁、黑油墨、碳素墨水、黑铅笔、红铅笔、蓝铅笔、蓝黑墨水、纯蓝墨水、红墨水、黑复写纸、蓝复写纸、红复写纸、黑圆珠笔、蓝圆珠笔、红圆珠笔、印油、印泥、打字色带等等。
 
  1.2 名人手稿制成材料的耐久性
 
  名人手稿纸张的耐久性可以归纳为耐久纸、不耐久纸和最不耐久纸。耐久纸主要是宣纸、皮纸、棉纸等手上纸,这些纸原料精良并手工操造,纸呈碱性,pH值在7.0-8.5之间,在一般保管条件下其寿命可达500年以上;不耐久纸主要是书写纸、有光纸、胶版纸、凸版纸彩画纸等化学浆纸,这些纸的原料经化学处理后除去了原料中木质素等杂质,增加了抗老化性能,但由于在操造过程中加入了酸性施胶剂,使这部分纸的酸度较高,又降低了抗老化性能,在一般保管条件下其寿命在100-500年之间;最不耐久纸主要是新闻纸(俗称白报纸)、马粪纸、草纸等这些纸在操造过程中未除去原料中木质素等杂质,使纸的老化速度加快,酸度增加,在一般保管条件下其寿命大多低于200年。据笔者调查,名人手稿中不耐久纸较多,一般由化学浆制造,酸度较高,pH值在6.0-6.5之间,而耐久纸和最不耐久纸含量较少。
 
  名人手稿字迹材料的耐久性可以归纳为耐久字迹、不耐久字迹和最不耐久字迹。耐久字迹主要是墨汁、黑油墨、碳素墨水等,这些字迹材料以碳黑为色素成分,稳定不褪色,书写后以结膜和吸收的方式与纸叶结合,纸字结合紧密,不褪色不扩散,在一般保管条件下其寿命可达千年以上;不耐久字迹主要是蓝黑墨水、彩色油墨、印泥等,这些字迹材料以颜料为色素成分,以结膜或吸收的方式与纸叶结合,在一般保管条件下其寿命可达数百年;最不耐久字迹主要是纯蓝墨水、红墨水、复写纸类、圆珠笔类、印油、打字色带、黑铅笔、红铅笔、蓝铅笔等,其中3种铅笔字迹因为是以粘附的方式与纸叶结合的,极易摩擦褪色,其他6种字迹因为是以染料为色素成分,极易化学褪色和扩散,耐久性差,在一般保管条件下其寿命很难超过百年,:而在名人手稿中大多为不耐久字迹和最不耐久字迹,这就为名人手稿的保护增加了难度。
 
  2、名人手稿的损坏因素
 
  2.1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是不适宜的温湿度,此外还有光线、灰尘、翻阅摩擦等不适宜的温湿度会加速手稿纸张的老化、字迹褪色扩散、虫霉滋生。研究证明,温度每升高10℃,文献纸张的寿命就会降低3-5倍;温度高于22℃,湿度高于70%,适于虫霉的生长,一些不耐久字迹开始加速褪色和扩散;湿度高于70%或低于40%,文献纸张的强度都会明显降低。而温湿度忽高忽低,对手搞的危害更大,会导致手稿纸张变形、强度降低、字迹扩散,光线,特别是紫外线会导致手稿纸张脆化、变色,字迹褪色。手稿的翻阅运输摩擦是导致铅笔字迹褪色的主要原因。
 
  2.2 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是指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对手稿的破坏。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氯化氢、氧气等,这些化学物质会促进文献纸张、字迹材料水解和氧化反应。纸张纤维素经水解后,分子链发生断裂,聚合度降低,生成水解纤维素,导致文献纸张发黄变脆,当纤维素聚合度降至200以下时,文献纸张就会严重脆化,完全水解即生成葡萄糖,文献纸张也随之成为粉末而失去收藏和使用价值。纸张纤维素经氧化后,生成氧化纤维素,文献纸张也会变黄发脆,字迹材料经水解和氧化后,则会褪色和扩散。
 
  2.3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虫霉对手稿的破坏。我国大多地区处于温带、亚热带的湿润、亚湿润气候区,因此图书馆虫霉的分布和危害都相当普遍。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文献害虫有60余种,霉菌有70余种。文献的虫霉危害从古至今一直是文献保护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献生虫生霉后,轻则使文献纸张蛀孔累累、缺角少叶,霉迹斑斑,字迹模糊,重则会导致蛀蚀一空、腐烂变质。
 
  3、手稿的保护措施
 
  3.1 预防性保护
 
  严格控制温湿度。首先,各馆要把名人手稿界定为永久保护文献.严格将手稿库的温湿度控制在如下范围:T—18±2℃;RH—55±5℃。
 
  严格控制有害气体。目前,图书馆对有害气体浓度还没有标准,但名人手稿库的有害气体浓度可暂时参照博物馆的标准:SO2≤0.01mg/m3;NO2≤0.01mg/m3;灰尘≤0.15mg/m3 。只要在空调器内安装过滤装置,过滤材料可使用活性碳、分子筛等,就可有效的滤除SO2、CO2、灰尘等有害气体。据有关资料记载,活性炭吸附SO2可达10%以上。具体实施可与环境保护、空气净化、空调等相关部门配合。
 
  制作精良的装具。手稿的装具包括手稿柜、手稿盒(函)、手稿卷皮、手稿隔叶等。一套好的手稿装具,对手稿具有调温调湿、缓解有害气体侵蚀、防酸、防光、防水、防尘、防字迹褪化扩散等功效c,笔者建议:手稿柜最好制作钢板玻门柜或木制玻门柜;手稿盒(函)最好使用楠木、樟木、红木、揪木等优质木材或中性厚纸板制作;手稿卷皮要采用中性薄纸板制作;手稿隔叶纸要选用中性纸(可用中性复印纸代替,经粉测pH7.5),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巴金圆珠笔手稿就是采用上述装具保存的效果很好。
 
  防虫霉。手稿的虫霉防治措施有下列三点:做好入库前消毒、把好入库关;控制温湿度,抑制虫霉生长;放置防治剂,防止虫霉滋生。入库消毒推荐采用冷冻法,设备选用冷柜或冷库,在温度-20±2℃冷冻5~7天;温湿度控制推荐采用善本库标准:T—18±2℃;RH55±5℃,可有效地抑制虫霉生长;虫霉防治剂推荐采用高效低毒药剂,如樟脑、净霸、9211、8489、樱花、香叶醇、无萘卫生球等虫霉防治剂。
 
  3.2 抢救性保护
 
  污损手稿的去污。去污的方法有溶剂去污法和氧化去污法:溶剂去污法是使用水或有机溶剂(如乙醇、汽油、苯、四氯化碳、乙醚等)祛除手稿污渍的方法;氧化去污法是使用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次氯酸盐、二氧化氯、过氧化氢、氯胺T等)祛除手稿污渍的方法(参考文献2、3、4、5)。
 
  破损手稿的修复对于破损手稿要及时进行修复,修复是一项专门技术、包括修复纸张浆糊的准备制作、修补、托裱、修整与装订等,这里不予赘述,需要时可参考相关文献(参考文献5、3、2)。
 
  酸化手稿的脱酸。各馆首先要对收藏和征集的手稿进行酸度检测,将检测结果分为四类:一类为中性手稿(pH≥7),二类为弱酸化手稿(pH6.0-6.9).三类为中度酸化手稿(pH5.1-5.9),四类为严重酸化手搞(pH≤5.0),其中第四类应列入必须去酸计划,第三类应列入应该去酸计划严重酸化的手稿经去酸后其寿命会延长3~5倍。去酸的方法有液相去酸和气相去酸、液相去酸是使用碱性水溶液或碱性有机溶液(如氢氧化钙 碳酸氢钙溶液、碳酸氢镁溶液、缓冲溶液、氢氧化钡—甲醇溶液、醋酸镁—甲醇溶液、甲氧桂甲基碳酸镁等)去酸的方法,气相去酸是使用碱性气体(如氨气、吗啉、二乙基锌等)去酸的方法(参考文献3、2、4、1)。
 
  脆化手稿的加固。对于严重脆化已不能翻动的手稿要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法有丝网加固法、乙基纤维素加固法,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固法、氟树酯加固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固法,聚对苯(撑)二甲基气相沉基加固法、辐照加固法等(参考文献5、3、2)。
 
  水浸手稿的干燥。手稿被水浸后会迅速变质、必须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干燥的方法有常温干燥法、高温干燥法和低温干燥法。常温干燥法是将水浸手稿置于自然环境干燥的方法,该法的缺点是干燥慢、易霉变;高温干燥法速度快,但变形严重;低温干燥法速度慢,但变形小、不粘连、不霉变。相比之下,笔者推荐采用低温干燥法(参考文献2)。
 
  褪变字迹的恢复。对于某些不耐久字迹严重褪变的手稿,必须及时进行恢复处理。褪变的蓝黑墨水字迹可采用硫化铵、硫代乙酰铵、硫化铵、硝酸铅、黄血盐、单宁等显示剂;褪变的蓝墨水字迹可采用陕西省档案馆研制的DH-B字迹恢复剂和IB-E保护剂;扩散的圆珠笔和复写纸字迹可采用陕西省档案研究所研究成功的BS73和TH122圆珠笔和复写纸恢复剂;褪变的圆珠笔和复写纸字迹可采用该所的BAH、DAH恢复剂(参考文献4、5)。
 
  3.3 再生性保护
 
  再生件保护是指对手稿原稿进行复制,以便使用复制件保护原件。目前、复制的手段主要有缩微复制、影印复制、复印复制、数字化等。
 
  缩微复制技术是利用摄影的方法,把经过编排和整理的原稿缩小记录在感光胶片上,再经冲洗加工、拷贝制成缩微品,最后利用检索、显示、复制等手段提供利用。手稿有了缩微复制品,不仅可以减少原稿的使用,而且缩微母片可以一代一代复制下去,取得长久保存手稿复制品的目的。
 
  影印复制技术是采用照相制版印刷的方法复制文献,可以代替原稿使用。
 
  复印复制技术是一种电摄法,是利用光敏半导体的光敏特征,将手稿的文字内容转印到复印纸上手稿有了复印复制品,可以代替原稿使用,减少了原稿的使用次数,也可以作为原稿的附件保存。
 
  数字化复制技术是利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将文献内容转移为二进制的数据信息记录在介质上。文献经数字化后,不仅可以代替原稿使用,而且可实现文献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郭丽珠等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8
  2、李景仁、冯惠芬.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中国档案出版社,1992.2
  3、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档案保护技术手册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12
  4、金波等.档案保护技术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5、冯乐耘中国档案修裱技术.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66-91博物馆建筑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0
  7、张志清等谈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珍藏展及手搞文库建设.文津流觞,2001 2
  8、李小文.国图名人手稿数据库与手稿的保护利用文津流觞.2002.8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269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